第五十八章:去恶行善,致良知,文圣后代(3/7)
思想觉悟这么高了
不过转念一想,甭管他们的动力是什么,至少行迹是好的。
只是他们既然说要尽力而为。
而现在又一脸轻松的样子。
那应该是学有余力。
看样子,以后得加大课业量了。
苏长歌心里如此想着,转头看向唯一的老实人陈云。
“夫子,学生愚钝惫懒,没有赵恒等人勤奋聪慧,这才只做了三题。”视线接触,陈云低下头,没有说出真相。
虽然刚开始有些气,但陈云很快就调整过来。
在他看来。
虽然被赵恒这群老六给坑了,但也没什么好埋怨的。
这都是自己心存惫懒。
用‘所有人都一样’这个借口说服了自己,才会心安理得的只做三道题。
“无妨,为师说过随便做几道。”
苏长歌开口,没有因为赵恒等人,就去过分苛责陈云。
老师的存在本就是教育学生。
除了算术、兵法这些技能本领以外,还有就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培养。
思想,是对待事物的看法。
行为,是真实做出来的事。
苏长歌认为,只有思想与行为和达成统一,才能算真思、真行。
其实这就有点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但又有些不同,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也就是动起良知的念头,去除‘恶’的念头,就已经算行的开始。
但这里面存在个问题。
动起良知的念头就算‘行’。
那这个‘行’,终归还停留在念头层次,也就还存在于思的范畴内。
这也就是为什么。
知行合一是主观唯心主义学说。
不过这并不是批评王学。
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王学有其独到之处,也就是致良知。
一点一点去除恶念,践行善念的举动。
这里的恶念不单是指杀人放火之类的,还有惫懒、贪婪等一切不好的念头,都要被去除,只留下好的念头。
这个去恶行善的过程。
就是致良知。
不过苏长歌觉得。
致良知用在修身养性上很好。
但在践行真知上面。
还是辩证唯物主义更好。
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当然,实践理论还有个大前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