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出兵辽东(2/4)
将蒙古实力一网打尽,但是由于战线较长,收效甚微,并且频繁的军事行动搞得朝廷入不敷出,最终自己也在亲征路上病逝。
并且太宗朱棣将大宁都司内迁到了保定,洪武时期建立的东西联防体系被打破,整个辽东东西北三面皆是蛮夷环伺,以致于局势日益糜烂,而朝廷也失去了帝国右翼,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更是让大明面临灭国的危机。
成化年间,蒙古频繁滋扰辽东地区,明朝的西北门户也大开,和蒙古的战争一直不断,使得明朝的边境军队常年处于东西调守,来回抗战的局面,北部防御体系已经严重破坏,朝廷不得不采取了“分地守御”的政策,将一边分为九边,划区防御,以备作战。
九边军镇的确立,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大明的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南移,说明大明的边防经过了几代皇帝的经营,反而在逐渐变弱,大明的边境也在不断收缩,在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大明一直处于弱势。
由于边境南移,但不得不将边境重点转为防御,军事防御使得大明的军费日益增长,主要是由于九边军镇的人员补充上,出现了“主兵不足,增以募兵,募兵不足,增以客兵”的恶劣现象,导致九边军镇的粮草供给和军费开支出现不足。
除此之外,九边军镇的军事设施还要常年修筑和加固,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量修墙,一年就要耗费一百五十余万两白银,耗费二百三十余万石粮食,这其中不知多少钱粮被人贪腐,进了那些贪官污吏的腰包。
还有一点,九边军镇是明蒙之间战乱的主战场,战事一起,调兵遣将,耗费军饷不计其数,比如成化八年,巡抚延绥镇右副都御使上奏:“虏寇相继犯边须措备明年军费共估银九十四万六千余两”
这还只是延绥镇一年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延绥镇一年的全部军费,如果将九边军镇一年的军费全部加起来,那简直是個让人绝望的天文数字!
随着边防日益糜烂,大明财政中军费支出也越来越多,直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然后朝廷还能怎么办?
朝廷出现财政危机,自然就会从百姓身上来补充,增加赋税搜刮民脂民膏,最后结果就是天怒人怨,百姓彻底对大明王朝失望,甚至转变成了痛恨,随即揭竿而起造反叛乱,偌大一个王朝轰然崩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九边军镇无疑成为了大明王朝崩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汤昊先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进行改革,但始终没有触及到九边军镇,不是他不想,而是底气不足,或者说不敢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