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易筋经(2/4)
说法的影响很大,包括后来的查良庸老爷子写的武侠小说里,都将《易筋经》归为了少林绝学。
但是这个笔记的主人,却坚定的认为这种说法是曲解。
因为《景德传灯录》里达摩所说的这些,更像是一种譬喻,指的是的二祖慧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而非是具体的功法传承。
当然,这并不能当做是《易筋经》不是佛教功法的直接证据。
笔记的主人之所以对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提出反驳,是因为李熠正在看的这个唐本《易筋经》里,有一个和尚绝对不会修炼的部分。
没错……房中篇。
正是根据这个,笔记的主人才坚定的认为,《易筋经》是早就有的一种导引术,只不过在唐宋时期才被佛家进行了修改,纳入了自家的修行体系中。
虽然这些东西跟功法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李熠却感到颇为有趣。
就怎么说呢?
有一种牛鼻子老道想修行秃驴的东西,但是面子上过不去,非要给自己找个台阶。然后离谱的是,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的喜感。
对笔记的总概哂然一笑,李熠便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正文上。
相对于《八部金刚经》,《易筋经》的修行相对复杂一些。
全书一共有六个部分。
一共分为总论,膜论,内壮论,揉法,采精法和十二种基础招式。
仔仔细细的将几个理论性的东西看罢,李熠便感觉受益不少。
特别是总论中讲述的“筋”和“气”之间的关系,让已经感受到自己练功时气血不畅的李熠非常认同。
按照总论中的说法;“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
这话啥意思?
按照笔记主人的翻译,大体就是;筋就是一个人的经络,就是骨头之外,肌肉之内的部分。人体内的四肢百骸,没有一处没有筋的联通,它负责血脉的运行,是精神和**的连接部分。人体,正是因为有了筋(经络),才能够将精气神和筋骨肉,合为一个整体。
“这岂不是正切合了修行面板上的两项属性?体魄,指的是肉身强度,而心神则是我的精神力量,如果真的可以借助修行易筋经,将二者相融合,那是不是我就可以更进一步?”
带着这种隐隐的兴奋,李熠将理论部分直接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