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救人 上(1/4)
赶了一天的路,韩珣找了一家客栈,简单的洗漱之后,去了附近的一家酒楼,并在一楼随意的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酒楼的小二见有客人来,立即笑脸上前迎接,用肩上的抹布擦了擦桌子,笑着说道:“客官,您要点什么?”
“芙蓉肉片,鱼香八块鸡,清蒸江团,六个馒头。”
经过店小二一番详细的介绍后,韩珣随意的点了几个蜀地的特色菜,然后,他转头对常巍说道:“你有什么想吃的吗?”
“没有。”
“那就这些吧。”
闻言,小二将抹布重新往肩上一甩,笑着说道:“好嘞,两位客官稍等。”
一盏茶的时间后。
“客官您的菜已经齐了,两位请慢用。”
说完,小二就要转身离开。
韩珣见此,出声拦下小二,他说道:“先别急着走,问你一个事情,城外那些难民是怎么回事?”
“这不是去年闹了灾荒了嘛,今年这天也不见下雨,地里根本就没法子种东西,城外那些人都是周边各县的老百姓,或者是其它郡的百姓,活不下去,逃难到这里的。”
“你们刺史大人难道对外面的难民无动于衷吗?就没想点办法什么的?”
蜀郡作为益州最为富庶的一个郡,而且还是益州刺史官署所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好像都不应该出现城外难民围城这种糟糕情况。
“最开始的时候,刺史大人也曾开仓放粮,但是,架不住难民数量太多了,没几天粮仓的米就没有了,后来,听说刺史大人用自己的私银和筹来的银子又购得一大批粮食,也算是勉强帮那些难民挨过了去年的严冬。”
从小二的话中可以听得出来,他对益州的刺史大人是打心底里的尊崇,不过,如果这位益州刺史真是如同他所描述的那样,也的确值得益州百姓尊重。
然后,韩珣听小二继续说道:“不过,这样的做法还是解不了渴啊,钱粮总有用完的一天,于是,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闻言,韩珣如此问道:“可是,我听说朝廷也曾给益州拨过赈灾的银粮,难道还是不够吗?”
“不够的,整个益州都遭了灾,哪能够呢?”
“王军!你小子又在偷懒是吧?!”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正是酒楼一天中最忙碌的时辰之一,听到外面客人催促的掌柜,急忙找了一下已经有一会不见的王军,这不,正巧被他逮到和韩珣聊天的一幕。
“来了,来了,客官,不好意思,您慢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