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归家1(1/4)
一路车马劳顿,用了二十多天,终于看到了近在眼前的上京建康城。
从远处看,建康城的外形是偏的,整个外城呈近菱形,遂有“卧牛城”之说,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因为晋朝立国之初,对外城城墙进行了扩建,周长达五十里,而且外城墙并非南北向,而是北偏西,这就是人盘定位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周礼》所要表达的思想:惟王建国,辩证方位。
晋朝建康城分内外三重,即外城、里城和宫城,三重城墙,城高池深,守备完善,城内建筑规整有序,道路宽阔,商业繁荣,颇具帝都风范。
建康位居中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建国之始开通大运河,运河经建康入泾河,作为南粮北运必经之地,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因而使这里成为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重地。太祖立大晋之初,曾留下这样一句话: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四海之运漕。
韩珣从新晋门进城,刚刚通过城门,就看到了一片热闹的景象,商贩和行人在街道上往来如织,各色店铺和客舍在河流两岸林立,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桥头布遍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
穿过舟桥,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庙宇、酒肆、茶坊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榆林巷,成国公府。
一位身着深兰色织锦的长裙,将乌黑的秀发绾成双蟠髻,头上斜插着一跟梅花白玉步摇,除此之外,发髻之上还插有一副华胜,缀于额前,身材高挑,言行举止端庄大气的妇人坐在福荣堂正厅的软榻上,妇人正是成国公府的女主人,冯玉英。
“春华,你再去外面看看。”
冯玉英前天收到她长子的信,信中言明今日就能归家,已经和长子许久未见的她看到这封信真的是喜不自禁,从昨天开始她就在翘首以盼,吩咐家中得仆从到门外等候,一有消息立刻来报,今天亦是如此,已经从正午快等到日落时分还不见人,忍不住有些担心。
冯玉英端起茶盏,随即,又把茶盏放到桌子上,起身来到门前向外面内仪门的方向望了望,最终,还是唤来了自己的贴身丫鬟,让她亲自去外面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