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1/5)
第章一第高心
那日谈话后,&bsp&bsp卓思衡心中有释然也有疑惑,但受人之恩暂住家中,又不好太咄咄逼人去追问不解之处。佟师沛是真的累坏了,&bsp&bsp每天醒来吃,吃完睡,&bsp&bsp人都是神志不清,卓思衡略好后看他一两次,又担心表弟醒来后在洗石寺找不到自己,&bsp&bsp于是主动去拜别佟父。佟父知他自有理由,也不多留,派了车马相送。
洗石寺里时光安宁岁月漫长,&bsp&bsp卓思衡仍是疲累,&bsp&bsp睡了两天并未等到范希亮的消息,&bsp&bsp心想大概也是和佟师沛差不多的状态,&bsp&bsp自己也趁这个时间多休息休息。
只是他不知道,&bsp&bsp在他难得整日高卧酣睡补足精神时,&bsp&bsp贡院却是乱成了一锅粥。
本【】朝省试通常有千余人应试,&bsp&bsp共三场三科,试卷加在一起便有三千多张,九个阅卷官通宵达旦地批阅也是筋疲力尽,&bsp&bsp如今七天过去,&bsp&bsp终于即将见到曙光。帘外的誊录官将最后的糊名誊写好的几摞诗考卷子由禁军递入帘内,禁军士兵捧着上锁的卷匣还没进到阅堂,&bsp&bsp就听见里面在吵架。
而且很激烈。
“此卷立论雅正,辞气激昂,哪点不配会元?”
负责批阅应策时文卷子的王沛琳大人是新晋的翰林学士,四十余岁,&bsp&bsp说话中气很足,好像永远是气鼓鼓的,但这次他是真的生了大气,几乎就要不顾君子形象与同僚的礼数,指着鼻子去骂和他同样阅卷应策时文的弘文馆校理徐汝恕。
“我承认此子文字清通,但你说他立论雅正,哪里是正?若是让天下士人以为只要随便挑一件朝纲旧事重提抨击就能高中,那省试要变成什么样子?为国取士难道只要听这些偏颇讨巧之语不成?这便是王大人的辞气?”徐汝恕不甘示弱,发表见解的同时将唾沫发射到对方脸上。
其他几个阅卷官见吵成这样,都来劝说,可那俩人越说越起劲,吼得声音也越来越大。
禁军士兵看傻了,他从前倒是见识过市井贩夫走卒吵架,几位大人如今也不遑多让,好像贡院比菜市场更热闹。这时,有人来到他身后,军士看清来人,急忙行礼让路道“曾主司好。”
曾玄度作为知贞元十年贡举官,其工作以出题为主,以及评卷结束后,两位同权知贡举及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