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当要务实(2/3)
须得大,要造的结实牢靠,要用深山老林里的巨木,不然根本无法应对海上的风浪。
照如此看,若想恢复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规模,八十万两确实远远不够,这个数字翻上十倍还差不多。
但何必要恢复当年的规模?
这时,刑部尚书闵珪出口道:“那不若先造出几艘宝船下海,总归此次是寻访.”
话未说完,便被韩文打断,“若只有几艘宝船出航,何以展现我大明气魄?又如何应对海上的危难?”
“遑论,当年太宗,宣宗出航时,都是数百艘的庞大舰队,遮天蔽日,将我大明国威传扬四海,天下各国皆有闻之。
若此次我大明出航却只是区区几艘宝船,那让沿途的番邦小国看到了会作何感想?”
“他们岂不会想,我大明莫非是落魄了?”
这话当即引得不少人的赞同,便连弘治皇帝都不得不承认这话说的有道理。
曾经的郑和下西洋,虽是过去了近百年,但沿途的番邦小国,必然还记得当年大明舰队出航的盛况,数百艘大船出航,遮天蔽日,那是真正做到了布皇威于四海,宣教化于万国。
让天下各国都知晓了大明王朝这个庞然帝国的存在。
可如今出航,若是仅有十数艘宝船,依然打着大明的旗号,那沿途的国家会怎么想?
那个大明落魄了?
那个大明不行了?
在这一刻,弘治皇帝都不禁埋怨起自个儿的先祖朱棣,当初为何要组建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下西洋。
太宗啊太宗,您真是给儿孙朱佑樘留了个难题。
转眼之间,这满殿的君臣又沉默下来,夏源这会儿不去看王恕了,转而盯着韩文瞧,又蹦出个搅局的。
也不知是遗传,还是基因传承问题,华夏人总是顾忌这所谓的面子。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都在乎面子,便连到了后世依然如此。
为了撑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这等事屡见不鲜。
这该死的面子问题。
他出声道:“陛下,臣以为韩大人说的过了,以臣之见,此次出航是为寻访作物,是为我大明天下百姓之民生,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万年计,并非夸耀国力,何必要组建如此大规模的舰队出航?臣以为,当以务实为首要。”
“夏詹事,便是务实,区区几艘宝船又能承载多少士卒,若路途国家意欲行不轨之事该如何抵抗?
还有那佛郎机国,此次下西洋,当务之事便是按着海图先找到佛郎机国,到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