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还有?(1/3)
“刘卿家,先前刚一入殿,卿便说有事启奏,你与朕要说的事是何事?”
面对弘治皇帝突如其来的问询,刘健却是不好回话了。
先前进殿之时,他确实已经下了辞官的决心,在内阁值房里更是和李东阳、谢迁说了此意已决,必是要辞官的。
但现在这股决心又没了,就像数年前,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决意辞官告老,回乡安度晚年之时,徐溥却先一步告老,这内阁首辅的位子落到了他的身上一样,出现了变数。
现在也出现了变数,朝廷要推广番薯,一项惠及天下,惠及万古的功业就在眼前,在座君臣的此次功业将会载入千秋,彪炳史册。
若是现下退出了朝堂,那这等功绩可就与他沾不上边了。
更别说他还是内阁首辅,这等事谁的功劳最大,自然是皇帝,史书上先记载是弘治皇帝提议推广此物,如此才有了往后的惠及民生之事。
接着便会是种植此物,献上此物的夏源,而按照官场规矩,第三个就是内阁首辅。
史书上会记载,推广过程中,他这位内阁首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这份功劳很大,大到几乎朝堂上的高官大臣都能分匀到。
而不辞官,便意味着要接着抗这份压力,但如今又逢上了这番薯的推广之事。
心中权衡了许久,刘健心下长叹一声,躬身道:“陛下容禀:老臣要说的乃是这些时日朝堂一直争论之事,关于聚众抗法是否为谋反之论。”
“老臣以为摊丁入亩既是国策,更是朝廷一力主张推行之事,如今又要在变法之中随同推广这番薯的种植。臣以为,敢有违抗者以谋反之罪论处,虽是狠辣严厉了些,但以长远论,并无甚不妥。”
这番话说罢,其余大臣豁然朝他看去,似是没想到拖了这么多天,刘健居然在这样的场合妥协了此事,但转念一想,此时妥协倒也合情合理。
而弘治皇帝像是也有些意外,忍不住去看了一眼夏源,随之将目光收回,又将在场众人扫视一圈,“刘卿家此言大善,诸卿以为呢?”
此言大善,反过来讲,在此时说了反对的话,那便是此言大谬,是和皇帝对着干了。
不过,已经对着干了好些天,也不差这一次。
李东阳和谢迁当先开口道:“臣附议刘公所言,此事当遵循昌平之例沿之。”
有他们二人开口,再加上先前的刘健,这事便成了一小半。
而眼见三位阁臣如此,其余的大臣也全都调转了风向,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