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若要医己,当先医心(2/3)
考,论起来,老夫还是你的座师。
老夫托大,便唤你一声贤侄,贤侄觉得可还中听?”
“中听的很。”
“既然贤侄觉得中听,那贤侄便和老夫说道说道,你打算去忙什么?又要去哪里走动?”
“噢,先去打听一下百官都住在何处,而后挨家挨户的拜访,帮三位阁老充当说客。”
李东阳的眼睛都睁大了,“你要帮老夫等人充当说客?”
“昂,诸位阁老既是已然同意,却又担心百官反对,下官只好代几位阁老去找百官说道说道。”
刘健心里一突,觉得自个儿的清誉要遭。
谢迁已是开口了,“贤侄,你莫要如此,国之大事怎可私下去谈,这岂不是有结党之嫌,这不是臣子之道。”
“那谢阁老觉得何为臣子之道?”
刘健在旁边一脸肃容的道:“身为臣子,自是全依陛下的意思。”
“.”
夏源在心中叹口气,指望这帮阁老顶个事是踏马的真难。
不过总算是给了句准话,虽说依旧不大顶事,但能有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大明朝悠悠走过这一百多年的岁月,皇帝早已不像建国初期那般集大权于一身,更多的是依靠法理,依靠所谓的正统性去统治天下。
帝王的权柄被分割成好几份,而这帮大臣无疑拿的是最大的一份。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的明中期,有些现象已是成了庙堂上的常态。
比如这帮位高权重的大臣,决不肯偏向于皇帝,哪怕皇帝是对的,仍然矜持的像个卖艺不卖身的小姐。
若是旗帜鲜明的力挺皇帝:会遭人唾骂,是个攀附皇权的幸进之臣;
会被人戳脊梁骨,是靠着阿谀皇帝才得以爬上高位;
会被底下的官员,被天下士林看不起;会影响所谓的清名。
因此这所谓的全依陛下的意思,就是先让皇帝亲自下场和那些百官争锋,他们不表态。
而没有他们带头,所谓的百官便要低皇权一头。
等皇权占据上风之时,他们再站出来,先将这修路之事的利弊全总结一遍,然后说此事乃是利大于弊云云,接着再去问百官的意思,最后大家一起口呼陛下圣明。
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
这就是所谓清直大臣的德行,那位修仙的嘉靖皇帝,为何能让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
不就是由于严嵩贴心。不仅能帮着背锅,还能帮着搞钱,并且严嵩还不在乎脸面,不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