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把御膳坊当食堂(3/13)
失败是难免的……
这其中,北方诸省尤其以河北和山东赋税难收,山东和河北地界,自从南宋神州沉沦之后,落入金人手中,地方宗族堡垒林立。
老百姓大多以宗族为单位抱团群居,而以前朱元璋的策略是,选择当地的族老担任粮长,里长,由他们负责收税。
人都会有私心,这些粮长里长当然不会胳膊肘朝外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各地选取生员去参与收税,丈量土地,做鱼鳞册。
如今要改革税制,虽说也可以把这些粮长里长收编继续收取赋税,但是换汤不换药,同时新税制难免会让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说不定会搞事……
而且山东河北许多地方官吏常常勾结起来欺上瞒下,搞得河北和山东起义不断,至今还有红巾军余孽在太行山打游击,四处劫掠。
仅洪武年间,天下各地的起义就有一百余次,朱元璋认为元朝以宽失天下,所以出台了很严的户籍路引制度,老百姓都编撰户籍,出行需要凭借路引,没有路引不出百里之乡。
同时,将赋税收取的很精确,这就让以前元朝时候的粮长不爽了,元朝搞得是包税制度,类似于西方领主制,朝廷将这一片包给地主,你交多少都算。
至于你会不会剥削搜刮百姓,元朝政府根本不管。
于是元朝出现了一个地主负责这一片区域,但是把税收到了一百多年后,并且巧立名目,收一大堆花样的情况。
“我要是免除了天下的人头税,再搞摊丁入亩,这事实上动了地主乡绅的一部分蛋糕,北宋王安石的下场历历在目,还有汉朝的王莽……”
免了人头税,难道地方上的族老乡绅粮长就乖乖听话不收人头税了?别做梦了,现如今大明朝廷能掌控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南直隶,其他地方全靠地方官吏自觉,他们有各种办法拖延,懒政怠政,甚至打着新皇登基的旗号,收更重的税,反正山高皇帝远。
朱允炆想到这里打了个寒颤。
“四叔啊,你快来吧,朕不仅决定封你为大将军王,还准备封你为摄政王,这激起民变的锅你背……哦不是,这为国为名的大义给你,操劳过度给我……”
看向蒋献,朱允炆语重心长地道:“蒋献啊,北方各省收税的粮官儿弄虚作假,地方县官和当地大族沆瀣一气,北方是重中之重,你可得好好办呀。”
蒋献也心中一凌,天子如此反复交代,他哪里还敢不尽心,深吸一口气凝重地咬了咬牙,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