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皇后真是朕的贤内助(3/7)
就被民间这些海盗性质的海商霸占了,难免会出现庞大无比的海盗头子,垄断南洋海贸,朝廷也会少了一个极大的赋税来源。
朱允炆看的拍案惊奇。
这个夏原吉的观点十分正确。
大明现在陆地贸易不通,和西方交流被蒙古人阻隔,导致海贸获利成倍增长,此时的南洋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巨盗,垄断港口收税,赚取巨额利润。
胡椒香料这些东西,在大明市场巨大,根本不缺卖。
而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运过去也是哄抢,运的越远越赚钱。
元朝时候,蒙古人用大量色目人当官,那时候的陆上和海上贸易都比较蓬勃,如今大明巨量的手工业产品挤压着,急需一个出口销往西番,换取那边的香料和木料,宝石,金银等等。
“这个暴昭和夏原吉,值得重用,先作为内阁备选。”
朱允炆揉了揉脑袋,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的跳,事情太多导致他感觉自己脑子高速运转,朱允炆前世就是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平平无奇的社畜,不然也不会沦落到便利店打工。
他感觉,就算是专业的公务员什么的,来处理大明皇帝需要处理的政务都够呛,何况他就是个普通人。
最主要的是,现在朝廷大小事情,只要是涉及到了大事的决策层,都需要皇帝拍板,这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抓中央集权留下来的,也是开国君主惯有的处事方式。
“如今的朝政也太繁琐了,皇爷爷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但实际上宰相的事情全都被皇帝给干了,也就是我年轻身体好,一般人哪儿顶得住啊。”
“看来朱标英年早逝,也有可能是累的身体不好,他一个太子实际上军政一把抓,又得操心各种事务,钢筋铁骨都撑不住。”
朱允炆嘀咕。
批阅奏折其实不难。
但难度在于不仅要批阅堆成小山似的奏折,还需要动脑子提出解决方案。
而且很多奏折,背后藏着大明朝廷的派系斗争。
比如这几百封奏折里,就有许多御史言官抨击当朝大员的,这是言官的职责,也隐藏着党争的影子,虚虚假假,真真实实。
文官们在摸朱允炆这位新君的底线,看看他的处事方式,好对症下药。
大明初期,有好几位丞相,最著名的当然是李善长,还有后来的胡惟庸,洪武皇帝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打击勋贵旧臣,并且废除相权,将权力抓在了手中。
不过这样一来,累死累活的就是太子和皇帝。
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