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又过省试(2/6)
东西。
但是用来做种子,这些东西就很珍贵了,这些大米,小米,高粱,大豆的,在这个年代都算是良种。
玉米,红薯,土豆,虽然还没有签到过。
但几十年下来,总有机会,有着这几样高产的农作物,也就有了粮食产量暴增,人口大爆炸的基础。
这次签到的栗五斤,也就是小米,也还算不错。
但是现在盛长柏操心不了这点事,怎么也要考中进士,在家里和朝堂,都能做一些主之后,再考虑推广良种的事情。
省试和州试的考试流程相似,考试内容也差不多。
只不过因为省城,是在汴京,皇帝的眼皮底下考试。
也是三级考试里面,最重要的一道,相比于州试,就要严格很多。
首先就是主管官,确定了之后,就执行‘锁院’制度。
主考官,副考官,确定了之后,就被限制了不能离开考场,不能和外人及家人接触,直到考试结束。
这一点后世的高考,也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第二个就是考生,不能夹带书本进入考场,已经有了严格的搜查制度。
进入考场之后,每个考生有固定的座位考舍,不能随便的移动和交换座位。
考试期间,考场里面有监门、巡铺等官吏,对考场巡查。
第三,大周朝已经有了挺完善的‘弥封’,‘誊录’制度。
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看不到考生笔迹,也看不到考卷上有什么小记号。
想要从行文风格上,判断是不是某个考生的考卷,操作难度上明显就要高上了许多。
这些都是以后会延续上千年代的优秀制度。
足够说明,人不出问题的情况下,这些制度,可以保证科考舞弊的情况,尽量少的出现。
省试不是容易的事,要在小小的考号里面,几平方大的地方,吃喝拉撒睡,待上三天。
环境本就不好,还要保持清醒,费心心机,嚼尽脑汁的做题。
古代的科考,完全可以说是一场针对考生,一场文化和身体的双重考验。
盛长柏倒是真的真实见识到了,从考舍之中被抬着出去的考生。
大考了三天,从礼部考场出来之后,盛长柏才算是可以放松了一点。
出门的时间多了一点,也去参加了文会,陪着一些有名的士子,去勾栏瓦舍,青楼楚馆的,见识了一番。
勾栏表演内容很多,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角抵、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