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日帝国的历史(2/3)
之前迪安阿姨说过:近代史是从牛顿等科学家掀起反对教会、弘扬科学的浪潮时期开始的。
不过书中的描述更加具体:“科学战争”的爆发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
所谓“科学战争”并非是一场两方对攻的战争,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了这场战争,众多科学家配合政治家在暗地里谋划数年。
明面上他们成为了具有威望的科学家,深受民众的信任。
而暗中则不断宣传“地心说”的错误,潜移默化地让人民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新历前三十三年春,“科学战争”爆发了。
首先是众多科学家同时在各大城市进行宣讲,公开阐述“地心说”与事实相悖之处。
通过民众对科学家身份的信任与深埋心中的怀疑,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激化了与教会之间的矛盾。
随后,各个城市的人民在有意识地引导下纷纷开始暴动、起义。
因暴动人数过多,且教会方内部各方掣肘,武装力量又太过懒散,最终不得已进行谈判。
新历前三十二年末,谈判结束,历时近两年的“科学战争”落下了帷幕。
而谈判的结果无非就是收回一部分教会的权力,同时默许真正的科学发展等等。
在那之后,科学家与教会之间不断进行着摩擦。
随着时间越拖越久,“科学至上”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人民与教会之间的矛盾也就越发的尖锐。
终于,在新历前一年末,教会的时代落下了帷幕。
这是一场斗争,只有对陈旧的思想进行批判才能取得公众的承认,所以这也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通过这场革命,人们摆脱了对神学和古代经典的权威的迷信,以事实作为知识的来源,靠实践判断理论的真伪。
因此,牛顿在“科学战争”初期发表的论述日心体系的代表作《天体运行论》,就成了“自然科学的独立宜言”。
……
新历一年一月一日,新的大日帝国成立,同名,但与之前完全不同。
教会在大日帝国转变为了没有实权的宗教性质,新的大日帝国也提出了“宗教自由”的方针。
只不过在这之后,由于“科学至上”理念太过深入人心,只有一小部分人还在信仰宗教。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小部分人也已经老的老、死的死,教会在宗教意义上也是名存实亡了。
而新的大日帝国以“科学至上”为建国方针,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