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王者之命,定州鼎立!(3/5)
流散大大减少。
就在他查阅气运天书时,传旨太监已然在宣读旨意,按照周柏的惯例,他升,则臣子都会跟着升。
“大夏升格,举国同庆……卿等力战沙场,文忠武猛,用兵如神……承天之愿,运施四海,景福万世……大夏社稷有赖卿等,以致我公国之兴盛。
前瞻鸿鹄之志,抚顺天命。卿等当务实重勋……大夏绝不止于立鼎定州,欲成盛世之景,同策一夕之间也。孤不胜感激,当加厚赏,升官封爵。自内阁六部以降,升格一品,将士亦升官品军衔……晋陈忠邦为……”
内阁及六部照例整体升格一品,紫袍和绯袍的大官,瞬间就多了一批。
特殊点的就是一批年轻文武被超擢,武将有霍飞光、周平、黄景同等,皆给了正经的将军位。
而文臣则是战争后勤、抚民、赈济等方面,以及这大半年来,在定西基层表现优异者。
仅仅是诏书上有名者,便有二十三人,等于是从二十三个乡署提拔了二十三名县官,他们大多是第一届恩科举人。
眼看着气运消耗,可整体法度却是威严更甚,周柏从法网中细细体察,只觉运转更为流畅。
下面的人官升了,周柏当然也不会忘记上面总揽大局的老臣,子爵、男爵、国士三格九等,晋爵新封一大批。
然而伯爵及以上,把控得很死,不仅是位格太高,还有怕将来封无可封。
不称王不封伯,不称帝不封侯,这就是周柏的原则,否则名爵滥发,对国家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封赏结束,消耗大量气运,可陷入停滞的二十丈巍峨天柱,不减反增。
这就是功名利禄动人心,一次大封赏,激发了上下官员的动力,政治清明,同心协力向一处使。
每个人都在竭力做好分内工作,期待下一次扩张,然后立功封赏。
他们知道,跟着周柏,搭上大夏这条飞龙,哪怕不能名垂千古,也能顺风喝汤。
……
祭典和朝会结束,但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才刚刚开始。
铸州鼎!铸造定州鼎,镇压定州气运!
以鼎镇压气运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夏禹皇开创夏朝,当时天下尚且只有中原九州。
王朝初立,百废待兴,人心思定。
然地方政权被大族豪强把持,气运流散,百姓知乡绅地主,不知皇权官法。
所以夏禹想到了集运,他下令九州牧守,上贡青铜。
那个时代铜矿难寻,铜器异常尊贵,牧守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