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天津一个大都市的雏形(2/3)
同声名狼藉,遭受东林党的排挤,甚至还一同贪污受贿……当然,关于最后一点贪污受贿,尚待进一步查证。
如此铁打的关系,按理说理应搭伙在天津好好干出一番业绩,让京城的大佬和皇帝陛下看一看,也好为下一步入阁入六部做好铺垫。
可是两人的不和,已经在天津城传开了。
天津虽然设有巡抚衙门与布政使司衙门,但实际上管辖范围仅限于天津卫及其周边的河间府而已。此外,还从顺天府和保定府划出两个小县城。
总体而言,不过是弹丸之地,理应不难治理。
况且天津卫城早已不再是纯粹的军事卫城,那些卫所的军队,不管是匠户、船户还是盐户,都已深深染上浓厚的商业气息。
明朝时期的天津港口,繁忙而壮观无比。
即便崇祯皇帝无需过多干预,它已然具备大都会的风范。
码头沿岸,千帆竞发,旌旗招展,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
此地本就是海河、北运河以及南运河的交汇之处。
无论是海上运输还是内河漕运,天津皆是必经之地,其繁华程度比起山东的临清府钞关,甚至是淮河的清江浦,也是毫不逊色。
这样的地方做官,简直就是躺着就能挣来的政绩。
此时此刻,大明帝国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域仍然沿着江河运河布局,而沿海港口尚未成为最核心的黄金地段。
天津卫港口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源源不断、数量高达上万艘的漕粮运输船只。
毫无疑问,这里设有皇家店铺,过去也曾有宦官太监在此征收店铺税款,亦即商业税收。
港口的水面闪烁着粼粼波光,深邃得令人难以见底。
微风轻拂而过,带来一丝淡淡的咸味。
码头边缘处,已成规模的苦力们正忙碌地装卸着货物,一包包粮食、丝绸和茶叶被迅速装载上船。
与此同时,也有外国船只在天津港卸下货物,周围环绕着一群群的官牙。
虽然明交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可是民间自发的对外商贸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既然都知道了大明最高统治者对商业经济的倾向,那民间的商人就不会犹豫,早投资早发财。
至于以前的官牙,如今,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中间人已被纳入大明皇室旗下的中介公司之中,他们拥有了全新的称谓——中介经纪人。
近几日抵达的外国商船队,无论运来多少货物,都会首先经过中介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