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南苑武举考试(2/3)
缓前行,穿过一座牌坊,眼前便是那片宽阔无垠的校场。这校场规模宏大,分内场外场两部分。内场四周筑有高墙,方圆足有四十里;而外场则更甚,有着百里之广的空旷地带。演武厅气势恢宏,乃是一座由九间宫殿组成的庞大建筑,朱红色的大门搭配黄色琉璃瓦,显得格外庄重肃穆。门前矗立着华表和石兽,还有雕刻精美的文龙与麒麟。如此珍贵之物,皆被朱红色的栅栏悉心围护起来。
崇祯帝并不主张大肆兴修土木工程,尤其在水泥和红砖尚未问世之际,这些原有的旧式校场尚能勉强派上用场。新的改革主要是改革人心,不要太在意这些外在表现形式。
左侧的台上高耸着一根笔直入云的黄漆旗杆,顶部悬挂着一面鲜艳的杏黄旗。至于那面旗帜上究竟题写了何种字样,无人能知。
虽然崇祯伸出手臂当作棚子遮住耀眼的阳光,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那面杏黄旗,试图看清上面所写的字迹。然而,可恶的东风却偏偏调皮捣蛋,不停地吹拂着旗帜,使得它翻卷舞动,始终无法让人看清楚上面的字样。
崇祯暗自思忖道:"想必应该是"大明皇家军事学院"这几个字吧。绝不可能是简单的"老朱家"三个字啊!"
在杏黄旗旁边,还竖立着一根红色旗杆,高度仅为黄色旗杆的一半,但上面赫然醒目地书写着"日月"二字。
这其实是崇祯自己的一项小小的创意发明。原本,"日"和"月"分别印在两面不同的旗帜上,而如今,崇祯将它们合并到了一起。他坚信,只有一面旗帜上同时拥有太阳和月亮,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伟大的明朝。
此时此刻,舞台上众多身着盔甲的军官们笔直地站立着,头盔和铠甲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为整个场面增添了庄严而热烈的氛围。如此众多英姿飒爽的军官齐聚一堂,无疑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在舞台两侧,摆放着许多色彩鲜艳、样式各异的令旗,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一旁的各种乐器琳琅满目,器乐坊的乐师们早已恭候多时,随时准备奏起激昂的乐章。
此时此刻,仍身处台上如意顶帐篷之中的兵部尚书王之臣及其身旁的众多属官们,一见到皇帝驾临此地,便迫不及待地飞奔而下台阶,齐刷刷地跪倒在一侧。崇祯皇帝见状,急忙迈步向前,将他们一一扶起。
说起这兵部近来的遭遇,实在有些令人怜悯。让皇帝见到了兵部官员,莫名就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
兵部诸多职权已被军机处横刀夺走,但幸运的是,崇祯皇帝颇具远见卓识,特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