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可怜的明朝武举(2/3)
具体的文化课成绩。
崇祯转头问向王承恩。
“王大伴,上一次周考,吴三桂的成绩如何?”
王承恩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他其实很想说的是。
“皇爷,你俩说话是不是跑题了。
你不是在训斥曹变蛟,不好好学习吗?
怎么两句话,就扯到了曹变蛟和吴三桂,谁武力值更厉害的问题上呢?”
可惜王承恩可不敢这样说话。
“回皇爷的话,老奴无能。
确实不知道吴三桂的成绩是多少?
不过吴三桂从来没有逃过课,他的成绩总体上来说,在他们这一届武将之中,已经算得上中流水平。”
“听见了吗?
人家吴三桂是文武双全,将来必定是个帅才。
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舞刀弄枪,往箭社那边跑。
将来你顶多做一个先锋大将,有多大的前途。
朕不管啊,还有几天的功夫。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考出一个一甲的好名次。
你就不要再来见朕了。”
崇祯一听吴三桂的文化课成绩还行,赶紧给吴三桂安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帽子。
对一向娇惯的曹变蛟,也下了最后通牒。
·······
有了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的稳定,皇庄也走上了正轨。
觉得暂时没有什么顾虑的崇祯,终于启动了自己的军事改革步伐。
首先就是武举的改革,成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其次就是京营十四万军队的改革,账面上的十四万,这里面说不定都是些地痞无赖,吃空饷的玩意。
京城的云仙阁里,有那来自西北的几个将门世家子弟,聚到了一个雅间里。
讨论的就是今年的武举。
早在两个月之前,京城的街头巷尾,就已经流传了一条隐秘的小道消息。
不知传递消息的那位,他的亲戚是宫里的哪位公公,是司礼监、御马监,还是兵杖局火药司,又或者是最近炙手可热的内书堂。
武举要大动,大大的改革。
明朝的武举发展不是明初的时候就有,明初武德充沛,大明的将士打遍天下无敌手。
作为皇帝的太祖成祖和仁宗、宣宗考虑得更多的是骄兵悍将威胁皇权的问题,自然不会设立武举。
重文轻武才是当时明朝的主旋律。
可是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的武勋集团垮了,大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