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崇祯的一节课(2/3)
远万里来到大明,只为了心中的信仰。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还有人心中的**。
汉武帝那句话说的很对。
寇可往,我亦可往。
泰西人可往,我大明人亦可往。
朕迟早要恢复,永乐年间的郑和远洋船队。”
说到这里,崇祯平复了一下情绪,踱步回到讲台上。
王承恩示意一个小太监,赶紧奉茶。
崇祯喝了一口茶水,拿着教杆指着两边的墙壁,那上面挂着一幅幅半身画像。
“看看墙壁上,朕为你们挂的这些人物像。
除了历代文臣武将贤宦之外。
朕也为你们在墙上挂了,那些不为正统主流接纳的中国科学家先贤。
其实在朕看来,这些人比之谋士将军,更值得后人尊敬。
比如鲁班、墨子、张衡、蔡伦,对,蔡伦和你们一样都是太监。
蔡伦这个人虽然品行不端,却不影响他在历史中的地位。
仅造纸一项,怎么吹嘘他的功绩都不为过。
当然,朕也不是鼓励你们向蔡伦学习。
这不是教,你们不学好吗?
外面的文官本来,就对你们太监印象不好,连带着那些老百姓对你们太监的印象更差。
这些文官不能时刻陪在朕的身边,能时刻陪在朕身边的只能是你们这些太监。
文官们急得不行,又不舍得割了二两肉进宫陪朕。
因此他们对你们嫉妒恨,处处都要编排你们,不想你们的好,专想你们的坏。
觉得你们肯定没有,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你们时时刻刻都要,给朕灌输坏的思想,稍不注意,朕就要变成暴君······”
说到这里,下面一阵轻笑声。
崇祯这个别致下流的解释,说到了这些小太监的心里。
这些正在开始树立人生观的小太监们,由于自身身体的残缺,会比这个时期正常的孩童更敏感。
能进内书堂读书的小太监都不傻,他们可以清晰感受到。
平日里在内书堂给他们教书的那些翰林,看在他们身上的眼光是轻蔑、鄙视和不屑的。
现在小太监们发现,自己的感受和他们的主子的感受,竟是如此接近。
一个个看向崇祯的眼神中,不光有崇敬,更多的是爱戴。
没错,这些小太监们比之前的前辈们,进化出了对皇帝的更高级的一种情感。
在内书堂授课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