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臣请斩陛下身边的小人(2/3)
。
臣等在前线方可勠力同心,辽事肯定会在臣任辽东巡抚期间,有个令陛下满意的结果。”
“哈哈哈,袁卿此言,甚合朕意。”
王承恩模仿完崇祯的话,接着笑眯眯道。
“袁大人,杂家恭喜了。
来之前,陛下已经嘱咐杂家。
若是袁崇焕说出,辽事五年可定是个笑话之类的话语。
一定要重重夸赞袁大人,把朕夸奖的原话复述给袁大人。
如今袁大人果如皇爷所想。
好了,袁大人,你就擎好吧。
很快就会有更好的消息等着袁大人。
不用送,回去吧,袁大人。
杂家这就要回去告诉皇爷······
哦,对了。
皇爷还说了,大明对那建奴这些年来都是败多胜少,还丢失了不少土地,连朝鲜这个朝贡国也丢了。
皇爷的意思是,也不要摆什么宗主国,天朝上国的爸爸嘴脸了。
在和建奴,蒙古鞑子的交往中,不妨放低身段。
是战是和,袁大人皆可虚与委蛇,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利益。
只要事后给朝廷上个折子就成。
后面若有御史弹劾袁大人,通款资敌卖国之类的。
皇爷会让他拿着折子,找你去辽东报到的。”
“陛下烛照万里,臣感佩莫名,臣谢主隆恩。”
袁崇焕这回是真感激崇祯了。
……
另一边,乾清宫内。
崇祯没有去嫔妃那里,他还在忙着公务。
皇帝的公务,只要皇帝想忙,累死他也忙不完。
崇祯看着袁崇焕,几本满是文言文的奏折,还是有点发怵。
袁崇焕忠实执行了崇祯的规定,上奏疏不能超过千字,词不尽意可再上奏疏。
于是他写了七八本奏疏,一并呈给了崇祯。这让崇祯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看来还要设置一个补充条款,那种实干大臣的奏折可以超出一千字的范围。
现在袁崇焕的奏折,看懂是看懂,就是发怵。
崇祯有种感觉,那种被高中语文老师支配,背诵文言文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招呼一旁的曹化淳给他念念,最好是能用白话翻译一下。
曹化淳可是内书房的高材生,当年王安门下的关门弟子。
听着曹化淳转述半晌,崇祯懂得了袁崇焕的要求。
奏折的内容很清晰,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