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有推背感的奋进号(3/4)
了一个对常规潜艇来说非常致命的缺陷——水下续航力很有限,到了一定时间就必须要上浮充电。
潜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在水下航行,如果做不到,在水面舰艇眼里那就是最好的活靶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搞出了一种叫做aip的技术,大意是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
此处按下不表。
电力推进之所以被蒸汽轮机、柴油机与机械传动这个组合压下去,是受限于当时的船舶电气技术落后,逐渐的就失去了这个大市场。
随着船舶电气技术的发展,电力推进方式的优势越发明显了,尤其是在军用舰艇领域,和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等先进原动机系统组合起来的新式动力系统,差不多是最符合军方要求的常规作战舰艇的动力模式了。
姚远说奋进号的电力推进装置比机械传动推进装置的效率提升了0%可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经过半年时间的试验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这个提升比例可不得了。
于是有了朱英杰等人觉得奋进号“有推背感”的情况。
朱英杰大致了解了全柴联合动力装置和电力推进系统之后,越发认为,这套动力系统根本就是姚远有针对性地为5000吨护卫舰准备的,换言之,姚远至少在三年前就想到了今天的事情!
这份谋略胆识让朱英杰佩服不已。
杨志谦等人从轮机舱回到了驾驶舱,除了杨志谦,其他人注定是无功而返的。姚远的保密措施瞒得过朱英杰,但是瞒不过船舶动力领域泰斗杨志谦院士。
可是杨志谦却没有告诉他的弟子们,这个态度很暧昧了。
所有人重新聚集到驾驶舱里不久,关海林正式报告,奋进号最大航速达到了26节。
他说,“目前是逆风航行,等转为顺风航行的话,达到我们曾经测试出的27节出头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是确凿的,王建奇、郑琳等人哑口无言。
饶是心里有一万个不甘,也不得不面对春风科学院船舶动力研究所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铁一般的事实。
杨志谦的感慨是最深的,他搞了大半辈子船舶动力了,却比不上人家才搞几年的。
不过,到了他这个岁数,已经不会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情绪了,看得开接受得了,而且以此为荣,因为都是华夏人,都是华夏的研究机构,区别国营和民营是没有意义的。
在众人的各种心思之下,奋进号一路最大航速北上,当然不是一直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