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解惑(2/3)
清楚。”
年海红凝重地说道,“我的担心和你相反,国内只会支持,原因很简单,铁路是政治和军事的延伸,是经济社会的大动脉,国内巴不得把铁路修出国门。”
“当年援助非洲修了坦赞铁路,当时国内多困难,依然咬紧牙关去做了,影响会在以后逐渐体现出来,这是铁路的意义。”
“反而你对中亚地区的态度过于乐观,中亚五国在苏联时期全部属于财政转移支付加盟国,最不愿意苏联解体的国家里,中亚五国全部在其中。”
“这说明中亚五国对苏联的依赖性极高,现在苏联没了,但俄罗斯还在,继承了苏联的主体遗产,同样继承了苏联的政治影响力。”
年海红是在隐晦地提醒姚远必须要关注莫斯科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当然,他并不知道姚远了解得更多,不过,能够看到这一点,足以说明年海红对苏联解体后的局势看得很通透。
毕竟是留苏专家。
“你要修一条从克拉玛依到卡沙甘的铁路,一定是采用标准轨距的,且不说哈国政府不会允许国内有两种轨距铁路,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同意,这条铁路也无法接入哈国的铁路网,只能作为石油运输的专用铁路来使用,无论是经济意义还是战略意义,都会大打折扣。”
顿了顿,年海红严肃地说,“单单是这一条你就很难说服哈国政府,因为哈国政府不可能把全国建成的铁路全部改成标准轨距。小姚,你觉得哈国政府是因为贝姆特油田年产量达不到他们心理要求才拒绝批准这条铁路的吗”
姚远一愣,这个问题他是没有复盘过的,因为这个理由是站得住脚的。
可是,年海红这么一问,他忽然发现真正的原因恐怕不是因为石油年产量不够大。
年海红沉声说,“年产两千万吨石油,对哈国政府来说,这是全部出口的产量,他们会对每年超过三十亿美元出口额无动于衷吗”
是啊,哈国政府都穷到要当裤子了,每年超过30亿美元的出口额,这简直是另外开了一条血量条了,他们怎么可能觉得不够多!
姜还是老的辣,在政治眼光这块,年海红不知甩姚远多少条街,政治见识更不是姚远能够比拟的。
姚远越发觉得和年海红开诚布公谈铁路计划谈对了。
“照您这么说,不但议会不同意,纳扎尔耶夫也是拒绝的。他催促我拿出更大的石油产出,恐怕是在隐晦地告诉我,当前的价码不足以让他改变哈国的铁路轨距。”姚远说。
年海红微微点头,道,“这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