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以芯片之名(3/4)
认了全部技术文件资料,南方实业和哈里伯顿之间关于技术转让的合约宣告履行完毕。
姚远把年海红、詹成贵和安怀找来开会。
“年叔,今天的会议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济柴动力厂融入集团供应链的问题,第二个是动力定位装置的生产问题。”姚远开门见山地说。
济柴动力厂虽然买回来了,但迟迟没有融入集团供应链,这是姚远把安怀从阿联酋叫回来的原因。
年海红对此早有耳闻,对此没有感到意外,他说,“也是时候了,听说借助供应链系统,可以把成本再压低五分之一,这是好事。”
他不是揽权的人。
安怀说,“重工类产品没有这么多,以jc2v90g系列柴油发动机为例,现在的平均成本是7000元,再压缩2000余元是可以做到的。”
jc2v90g系列柴油发动机囊括各种功率,成本和售价是有差别的。
“那一年就能多千余万的利润,这是大好事。”年海红很高兴。
安怀说,“供应链的意义不仅在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会持续下降,同时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进军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相对要高,济柴动力厂的产品不能只在国内市场打转,必须要走出来。
姚远担心年海红有想法,便道,“年叔,济柴动力厂的自主权不变,而且统一供应链是集团未来发展的既定路线,希望您理解。”
“姚先生,你不用担心,厂里的思想我会统一起来的。”年海红说。
姚远笑道,“年叔,您是我老师的师弟,您不应该叫我姚先生,叫我小姚是最合适的。”
“好,小姚。”年海红从善如流。
他和莫院士是同门,彼此之间关系不错,当时南方实业收购济柴动力厂,因为这层关系,年海红出力不少。
姚远点了点头,“安怀,既然年叔这没有问题,你就按照计划推进吧。老詹,供应链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进行得怎么样”
“七七八八了,不过我们自己的芯片不成熟,需要从国外购买。”詹成贵说。
姚远大吃一惊,“芯片搞出来了”
詹成贵被姚远的反应吓了一跳,“搞出来了啊,当时不是买了芬兰那边的技术吗,吃透了之后我们就尝试着仿制了。我们的设备都是全球最先进的,工艺也是一流的,材料加工没有什么问题。”
来自未来的姚远太清楚芯片的重要性了,以至于他下意识地认为这种东西是比原子弹还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