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忠烈(2/5)
前作为吏部侍郎,深知如今大夏境况之危急。当初一条鞭法后,朝廷收税暂时增加,但没过几十年,这税收又开始慢慢下降,如今朝廷税收甚至比‘一条鞭法’之前还要低。其中原因,因为大夏连年受灾,也因为各地大户隐没田地,造成‘诡田’……总之,税收越来越少,国库空虚,根本支撑不起朝廷运转,辽东更是连年欠饷。”
这种情况,必须要找钱,可钱从何来?给百姓加税?这般连年受灾的情况下,再敢加税,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一个不好就是兵祸四起。
那么,魏忠贤是如何做的呢?对京师王公贵族、江淮之地大族开刀,同时,对相对富裕的江淮之地征收工商业税。
因为这一点,江淮之地出身的文官很不满,毕竟这一刀砍到了他们身上,某种程度上讲,董祖诰也是这其中一员。
“若是我们文官斗倒魏忠贤,主政朝局,同样要面对国库空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会如何做呢?”
董祖诰悚然发现,这种情况下,要想社稷安稳,势必要延续魏忠贤的策略,可打倒魏忠贤之前是这样,打倒魏忠贤之后还是这样,这魏忠贤不白打倒了么?
更不用说,采取此举,势必要像是如今的魏忠贤一样,得罪京师王公贵族,并且,还要承担将刀子砍到自己身上的痛苦。
“可若是改变政策,取消对江淮之地的重税,平摊到别地,那……”
董祖诰能想象到结果,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可以说,如今魏忠贤所为,乃是对大夏相对最有利的。万一真将魏忠贤打倒,这种相对最有利的政策恐怕都实行不下去了。
董祖诰有着大局观,还能忍住在自己身上动刀,但其他文官能忍住么?万一忍不住……
他额头渗出丝丝冷汗,发现陷入了死局,不支持魏忠贤所为,但真要斗倒魏忠贤、上台之后、却不得不仍继续如此做,真要不如此做,大夏就要完蛋。
“唉!”
董祖诰一声叹息,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曾经和方临喝酒时,聊过的‘王朝周期律’、‘积重莫返之害’、还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论读书人的软弱性’……
“方兄啊,真胸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人惫懒了些。”
那些曾经聊过的一些东西,他不同年龄、阶段,回想细思,每每有着不同的感悟。
“方兄,真良师益友也,只是,此生恐不能再见了,憾甚!”
当初,方临叮嘱,‘以保全自身为要,不要过于刚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