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回程(4/4)
“侄儿还想赶紧回去,催催郑和的宝船尽快出海呢。”
次日一早,行辕也在装饰。
快中午的时候,有礼官过来引领。
朱允熥和朱棣身着簇新蟒袍,领着大明的礼官正式面见了北朝以松黄为首的君臣将领。
无论是朱允熥和朱棣那都是潢贵胃,即便到了松黄跟前,也只有他向他们见礼的份儿。
在两国互相行礼后,随行礼官拿出了早就拟定好的国书,扯着嗓子开始宣读起来。
“奉承运皇帝诏曰:
复载之间,土地之广,不可以数计,古圣人疆而理之,于出贡赋力役、知礼仪、达于君臣父子大伦者...
俾下以倭国为忠义之邦,则可名于永世矣,王其敬之,以贻子孙之福。故兹诏谕,宜体卷怀。”
洋洋洒洒数百字之多,为了让倭国在座之人都听懂,在礼官以汉文念诵之后,有倭人现场翻译后又念诵了一次。
待用两种文字念完,已是半时辰后了。
松黄领着足利义满为首的幕府实际掌权之人恭恭敬敬接了大明的国书,并表示愿与大明的友谊长地久之类云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朱允熥对之深以为然,今递交国书明翻脸不认那都是可能的。
他自己的话他自己都不信,更别信别饶了。
双方领了国书后,倭国对大明的朝贡贸易便已算正式达成了。
之后,足利义满便带着足利义持和朱允熥还有朱棣进行了进一步的会谈。
像朝贡贸易多久去一次,既定的规则是什么,大明沿海的倭寇要求倭国做到什么程度的协助,而两国的商船又如何互通。
不管是朝贡贸易,还是两国商船的互通,在大明那都是有明确律法规定的。
因为很多国家对大明的朝贡,不过就是为了从大明这儿薅羊毛。
碰上一些不要脸的,一年能来好几次。
什么万圣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旦了,反正能叫上名字的节日都要过来。
老朱一朝的朝贡远没有历史上朱棣下西洋之时的多,而这次郑和在他世界舆图的指点下,下西洋所到国家远比历史上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