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效果还不错(3/4)
。
“罗毅说,你还办了小报,这是何意?”
对于这事,不用朱标问,朱允熥都会说。
“应天日报父亲应该看到了,那种报纸的书写形式需读过经史之人才能看懂,而大明又不是只有读书人。”
“要想让普通认字的人也看懂,那就必须把日报上的内容以白话的形式翻译出来,这样读诵起来不累,也就能更好理解。”
“除此之外,在大明不认字的也占着很大的比例,儿子还在楼外楼增开了讲时政的专场,以口述的方式讲述报纸的内容。”
“目前还在试点阶段,要是可成的话,那是有绝大好处的,这样一来的话,朝廷的大政方针便可直接传达到每个群体。”
“若是可行的话,不会再出现由豪门大族掌握舆论,朝廷政令先经由他们才能传达于庶民百姓的情况了。”
朱允熥说了一堆,老朱和朱标上心了。
父子二人思考片刻,均都表示了肯定。
“这个想法不错,好好操作吧。”
“不过,你楼外楼才能容纳多少人,光在楼外楼讲,很难在短时间传达出去吧?”
对于朱标的疑虑,朱允熥很快给出答桉。
“应天日报暂由儿子发行,等将来成熟便得收于朝廷之手,朝廷掌握不了媒体动向,会很被动的。”
“而应天日报的发行权一旦归了朝廷,楼外楼对时政的说讲那便不再有独享权,楼外楼能说,其他茶肆酒楼自然也能说。”
“当然,朝廷既准允了私下说讲,却也不能彻底撒手不管,必须得随时注意民间的动向,有不用的意见并不可怕,要防备有心怀不轨之人故意带偏舆论动向。”
“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那就得第一时间抓人,总之一句话,把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那才是发行报纸的初衷。”
他都已册立了太孙,肯定不能再挖朝廷的墙角,媒体发言权是能由负责,但必须得经朝廷的授意。
没有授意,那便只是私人报纸。
他等发行,别人也能。
一旦媒体发言权经由私人控制,那朝廷等于是被人遏制住了咽喉。
“对,是这理。”
朱标连连点头,老朱也在附和。
之后,祖孙三人还又交流了报纸发行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多长时间发行一次,内容方面又该如何把关。
对于这些朱允熥早有想法,只需大致把意思说明白了就行。
反正当下报纸还在试验阶段,又并不着急马上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