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销售不得了(1/3)
周秉昆刚一下楼就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跑来。
“秉昆是吧?”他跑到近前,周秉昆才看清他的相貌。
五十来岁,脸和五官都很小,倒也相得益彰。眼睛总是眯着,嘴角总挂着若有似无的笑。虽然头发很短但也不显得精悍,反而慈眉善目的。
“对,我是周秉昆。”周秉昆连忙点头“您是,许叔是吧。”
许叔“诶”了一声,继而说道“跟我来吧,你手续还没办吧?”也不等秉昆答话,他旋即又说“咱先把你手续办了。”
许叔叫许大山,是从并州来的。过去开了个小酒馆,有一坛窖藏的五十年汾酒。说起这汾酒就有段故事了,当时的许大山二十岁,鬼子进了他家酒馆。他当时心气高就想轰人出去,还是老账房一面安抚他一面安抚鬼子。几个鬼子正喝得酒酣耳热,就被后桌的几个好汉抹了脖子。
几个好汉料理了尸体,正待出门。
“好汉留步!”许大山抱着酒坛出来了。“好汉满饮此杯再走。”
酒已开封,稍饮无妨。好汉中有那老饕,鼻子一闻便省得几分。调笑了一句“少掌柜的,当真舍得?”
“有何舍不得,你们是大侠。我许大山没什么愿望,能做个小侠便可。这碗我干了!”
“好个许小侠。不喝不显得哥几个小气?”几个好汉满饮杯中美酒,便告辞了。
许父回家之后听闻此事,一向严厉的他并未如往日一般家法伺候。只是和许大山喝完了剩下那坛子酒,就打发儿子出门讨生活了。据说后来许父把酒馆也关了,老账房也遣散了,回乡下种田,当然这是后话。
单说许大山,出了并州就往北走。一路颠沛流离,后来跟着几个兄弟闯了关东才来到了吉春市。找了个饭馆打杂过活。
所谓无巧不成书。光复之后,许大山正在饭馆里坐着喝酒吹嘘。
“那三个鬼子,被四个好汉悄没声的就抹了脖子。那四个好汉咱是相当佩服。我许大山什么人啊,那也是并州城的好后生。上去就把我家那五十年的汾酒开了,给几个好汉一分。他们直夸咱侠义呢!”
“小侠什么时候请我们再喝一顿啊?”
“哪还有……”许大山转头一看就看到了几位好汉中的一个,惊得他剩下的话也说不顺了,只能喃喃“五十年的老白汾了。”
“诶,不要陈年汾酒。普通酒也行的嘛,不知道许小侠肯不肯赏脸啊。”
许大山也是敢做事的,当即应承下来。和老板一商议就摆了一桌。饭桌上许大山得知,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