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移藩实封(2/5)
儿子们一向宽厚,轻易不会重罚。
楚、湘二王虽私出藩地,可大部分责任在朱樉头上,事后也曾上表解释,按理不该罚的这么重。
可老朱是怪脾气,朱爽要说这两人不该罚,那他非要重罚不可。
闻听朱樉说要重罚这二人,老朱反到起了疑心。
“怎么,有你这太子撑腰,那俩混小子,已经不怕申斥了。还是说你在南方弄了不少好东西,分给他俩,不在乎俸禄了?”
朱爽嘿嘿道:“哪能,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无论褒奖还是申斥,终归是父皇对我等的爱护。至于说好处却有一些,然怎么能跟朝廷赐予的俸禄恩赏相比。大明藩王,与国同休,不论到何时,心里都得敬着朝廷。哪个若无敬畏之心,便是孩儿,也不答应啊!”
朱元章闻言苦笑,没好气道:“好好说话,你这是跟……!”
话说一半,朱元章冷笑,“不用问,肯定是跟解缙学的。景清性格刚直,不擅狡辩。铁铉虽机敏一些,仍是铁骨铮铮之人,亦不会同你说这种绕圈的话。唯有解缙,心思机敏,偏偏骨气弱了些……你一会传旨,罚他一年俸禄!”
朱爽闻言惊愕,这是什么脑回路?
但好在大明官员的俸禄实在不高,解缙此刻一年的俸禄,也没多少钱,罚了便罚了,自己回头找个理由赏他一些便是。
却不好因这个,与朱元章据理力争。
所谓老小孩,老小孩,便是说老人的脾气像小孩。
一个不听劝,一个不听话,都让人头疼啊!
朱爽笑着道:“好,儿臣,回头便罚他!”
朱元章闻言,心满意得的笑了,对朱樉越发满意。
在某一瞬间甚至觉得,比他寄以厚望的朱标还令人满意。至少朱樉不会在不太重要的小事上,与他据理力争。
标儿好是好,却让文官们教的有些刻板了,想到这些,又莫名的生出一些恨意。
一旁的朱爽不知老爹思绪如电,只捡着南下以来有趣的事,说与朱元章听。
如他运气好,记得张真人所言,南方有一种的树的皮,煎水后服下,可以治瘴气,一试之下还真灵。
朱元章闻言脚步一缓,神色凝重转头道:“可惜那张老道,不肯来金陵,是怕咱问他长生之术吗?”
朱爽听得一愣,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孙猴那句,“可得长生吗?”
“张真人行踪缥缈,着实难寻,不过世间自有延年益寿之物,儿臣命人细心寻找,会有结果的!”
朱元章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