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一年七八十万两(2/3)
煞寡人了!”
“王爷客气了!”
杨靖问:“不知王爷新开的银矿产量几何,好开采吗?”
朱爽笑:“还算好开采,一日也就两千两吧!”
曾任户部尚书的杨靖惊到了,脱口而出:“多少?”
“我说一日两千两,产量若能稳住的话,一年也就七八十万两银子吧!”朱爽轻描淡道。
可在陕西大小官员听来,似半空中打了个响雷一般,被震的目瞪口呆。
产量的两成,便是十四五万两银子啊!
以六州三十一县各设置一名御史,每个御史四十五两银子的年俸算,一年下来,也不过一千六百余两。
每个御史再配一名书吏,两名皂吏,一名马夫,整个西安府的州县全算上,有五千两银子也足够了。
再按每个州县六百两的预算修御史衙门,也就两万两千两。
加上八府巡按衙门拢共算下来,也用不上三万两,就能把县御史衙门和八府巡按衙门配齐。
这还是第一年的费用,以后岂不是有大把的银子可用?
想到这,虽当过户部尚书,银钱过手无数的杨靖,也不禁呼吸急促了。
“得王爷就藩于此,实乃陕西百姓之福啊!”杨靖忍不住感慨。
朱爽笑道:“杨大人过誉,小王愧不敢当!”
一番寒暄后,众人入城。官职低的各自散去,杨靖、耿炳文及提刑按察使张鼎则来到秦王府承运殿。
张鼎率先拱手道:“皇上已下旨,在西安一府之地,严查贪官、污吏、劣绅、恶棍及一切不法事,由三司共商,王爷总领,不知可有教诲告知臣下?”
朱爽一愣,旋即大喜:“太好了,我欲为西安府百姓除祸患久矣!只是小王过去做了不少错事,总领三司未免贻笑大方,诸位大人协商便好。若有一时不能决的,一起商量也是可以的。”
杨靖拱手,“圣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王爷近日作为,担的起一个贤字啊!”
朱爽摆摆手,连称惭愧,道:“且不说那些,还是说说我能做的。既然要严查一切不法事,当早日把八府巡按衙门及各州县御史衙门建起来,便可向朝廷请旨,早日将御史们派过来。
另外,既然陕西八府巡按及西安府各州县御史的一切费用,都由蓝田银矿供应,我建议可以提高待遇,县御史的年俸定为一百二十两,八府巡按定为一百八十两。”
这话一出,陕西官场三巨头都是一愣。在他们心底,自然觉的朱元璋定的官俸太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