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榆林城(2/3)
没有爬入坑的人埋葬。
但那个人很特别。
至少江越没见过这样的人以及这样的行为。
很可惜,有些人有些事会随着死亡与时间而过去。
至少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江越很难再知道了。
…………
江越在出发榆林前,曾经问孙传庭,对榆林、榆林兵有什么评价。
孙传庭给出的答案是,猛。
再给形容的话,就是强悍。
他说九边之中最为精锐勇武的便是榆林兵,多年来边军受蒙古困扰,多是以防守为主。
只有榆林之地守军,遇到蒙古骑兵不退,反而屡屡主动出击。
天启到崇祯年,边军多次欠响,各个地方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在其他边军已然开始勉强防守之际,榆林镇的兵还能出塞烧荒,多次击溃蒙古骑勇。
要知道,榆林的军饷是从万历三十八年开始拖欠的。
这些是孙传庭对于榆林的印象与评价。
只可惜江越对榆林的第一印象并非如此。
饿。
他看到的是一群饿徒。
在外等待的榆林官兵虽然还保持着边军最基本的装束,眼神中的锋芒虽然还在呈现着那种狠厉。
但他的外貌已有一种病态的干枯,你很难在他身上看到力量。
说是营养不足也好,直接称呼是饿的不行了也罢。
总之,江越看到了如今榆林镇的情况。
也难怪孙传庭说,榆林地最瘠,饷又最乏。
榆林城的大门打开,并不算多的兵士出现。
钱大牛在旁边看着,他终于忍不住发问:“江哥,外面明明有地啊!”
江越微微点头:“嗯。”
钱大牛显然不理解江越这个平淡的原因。
他还以为江越是不懂自己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疑惑。
钱大牛继续道:“外面有如此之多的田地,虽然雨水匮乏,但只要肯干,总会有粮食收上来的。”
“这么多人与其在此地枯过时间,不如抓紧时间种地,至少混个温饱总没问题。”
一边进城,江越一边道:“你是不是以为只要有地就能种出粮食。”
钱大牛懵了。
“不然呢。”
江越认真摇头:“种子呢,牛呢,水呢。”
钱大牛愣神。
“大旱刚出的时候,不是所有地方都没地的,榆林镇不是没地,是没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