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一样的李贤(2/3)
没死,大不了复盘再来就是。
听到这,李守义拱手正色道:“请父王赐教!”
宫门郎-冯义,赵道生二人之死,无非是想转移李贤的注意力,疑有鬼内斗,彻查起来东宫也就乱了。
所以,趁势让兵器案发,给东宫扣上一顶阴谋造反的帽子。要不是李守义机警,把水搅混了,争取到了皇帝的信任,东宫这次还真凶多吉少。
昨日,帝后走后,李贤也做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以克扣粮饷为由,下令斩杀右卫率中郎将-鲁义,左卫率录事参军-苏宜,右监门率府骑曹参军-方承等一十三人。
太子仆-白利,业已畏罪自缢,东宫仆寺其余官员差役,移送详刑寺,供四位钦差查察。
“父王,您?”
李守义自觉了解他,太子贤向来都是仁义宽厚的君子,东宫的人犯了错,也不苛责,往往小惩大诫,点到为止。
一下子连杀十四人,还风轻云淡的,像极了机谋老道的枭雄,让李守义一时还真无法适应。
呵呵,磨着扳指的李贤,微笑道:“你的父亲不仅有仁,也有术。”
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兵器案,李贤是着了道儿,可也给了他清理六率的借口,把那些掺进来的沙子,一一剔除。
至于杀了白利,兵器案便可在一定的层面上了结。是给入局者看,也是给皇后看的,更是做给皇帝的看的。
“了结?那就是不查了!”
“要查,但表面上要有度,过犹不及,饭要一口口吃。”
白利其实就是被推到面上来的棋子,兵器案这么大的事,也不是他个小小的太子仆,能办得了的。
至于,他是否参与了,参与了多少,李贤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兵器案发生他的职司,他就得死。
李守义歪着脑袋问道:“所以,白利有可能是无辜的。只不过为了维持面上,便丢了小命?”
李贤摇了摇头,淡淡回道:“他中饱私囊,偷卖宫中御用之物,早就是死罪。”
这话,李守义有些不服,早就是死罪,现在才死,父王到底藏了多少这样的“了结”。难道这东宫的官员,都靠不住?还是说,他们都可能是牺牲品!
而李贤呢,却毫不以为意,朝堂晦暗不明,大明宫中暗流涌动,东宫不能乱。
李守义问出这样的话,说明他还不成熟。年轻真好,但眼光行事,难免不够周全。当爹的,把风霜雪雨替其挡在外面理所应当,可李贤不能为他们遮风挡雨一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