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宫闱秘闻与乡绅的愤怒(2/3)
是百姓对大明狐疑的时候,要是多尔衮一路喊打喊杀,北京城的老百姓早就跑光了。
谁不知道短短一个多月,北京城已经三易其手了。
要是大清不屠城,在传统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倒会抵抗。
人不跑,那就是力量。
当然前提是有人指挥。
日子长了,大清一定会屠杀,一定会搞得民声沸腾,因为他们养不起,但那个时候北京城的人心早已经收拢了,四面来勤王的军队也应该到了。
可是京城里面这一万多军队可以吗?
顶不顶得住?
顾泽明很怀疑。
李安靖这个松锦战役中的关宁逃兵,现在梦里还时常有清兵冲杀营帐的砍杀声。
文渊阁,位于左顺门外东南角,面对皇城砖墙黄瓦;共有十间房,西五间中间的一间上悬牌匾“文渊阁”;左右分别有制敕房,西边为阁臣拟票场所,东边专藏典籍。
朱慈曦去谒拜太庙,顾泽明在这处理事情,李安靖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到过这里的纯粹的将军。
在场有顾泽明、李明睿以及刚上任的定国公,中军都护府左都督徐小宝。
李安靖拿着地图分析了现在的情况,山东遍地反顺的烽烟,可以传檄而定,但多尔衮拿下山海关后,北京已经没有屏障了,实在不太好守。
这话听的好没意思,看来李安靖还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只会从单一的军事观点看问题。
顾泽明道:“不打这一战,朝廷无立足地。”
李安靖只好从怎么守护北京城的角度来想问题,发布诏书,号召天下勤,如何修筑战壕。
顾泽明还是觉得他讲的不够好,没有发动爱国主义群众这一环。
挖战壕,造炮,发饷的事情都在做了,可到底怎么样,顾泽明还是要到清军营帐看一看。
前往澳门学习的使团也找好了,有十一个人愿意去,都是些平日活不下去的,顾泽明看着洪芳那样子,说道:“你把这份东西带到南京去。”
东西是朱慈曦的诏书,是他刚刚写的,号召天下义士进京勤王。
又给了一个装着二百两金子的包袱,说道:“你们这几个人这两年的生活都在这上面了,一定要把本事给我学过来。”
这是一笔很大的钱了,因为很快在京官员的工资就要发不出来。
还好多尔衮在这个时候打了过来。
要不然这些官员就要闹欠俸了。
朝廷现在是真的没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