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批量生产第一步(2/3)
城,可先令他们将滚烫的金汁淋下,也能起些作用。”秦川点了点头,接着又道,“至于武器,还要等等,你无须担心,还未造出。”
“这……”霍峻见秦川这么说,先是一惊,而后点了点头,大跨步而走,去布置了。
目前只好如此了。
“你们还没走吗?”秦川有些疑惑的看着刘氏二姐妹。
“是的,父亲说,此间有你防守,安全得很。”刘英点了点头,接着又喜道,“张神医已到了,为姨母看过病了,说是肺瘘,肺如草木之萎不荣……”
说着,竟叽叽喳喳的跟秦川介绍起了病情,但秦川哪里懂,一个字也未听懂,本想打断,但又想到,此时张仲景来了,岂不是正好让他为自己组织一支医疗兵?
于是,秦川笑了笑,对刘英道:“那就好,你务必把张神医留住,就算是强留,也得留住,等忙过这两天,我还有事找他。”
说完,竟不理她,直接走了。
接着,秦川便来到了江陵造船厂的临时安置点,找到了伍老实。
想要实现工业化制作可替换的标准件,首先第一件事,便是制作出刻度均匀的尺子和量角器,不然说什么都白的。
可以说,长度、刻度均匀的尺子是手工作坊变为大规模分工协作的基础。
秦川见到江陵造船厂的代理厂长,下达了今天的第一道命令:“伍老实,将你们的尺子,全部拿过来,我看看。”
伍老实没有废话,将上百支铜尺搬了出来。
秦川逐个比对,不说小刻度了,就连大刻度都有很多对不上……
“你们这尺子,是怎么造的?”秦川看到这情况,不由得皱起眉头问道。
伍老实听见秦川这么问,当即拿出了一把乐器,递给秦川道:“都督,这尺子,是由律管所造。”
“律管?”秦川接过这跟笛子有些像的乐器,疑惑道,“律管如何造尺子?”
伍老实解释道:“都督,这一定内径的律管,能发出黄钟之声,便说明其长九寸。”
好家伙,这汉代人,都是这么造尺子的吗,难怪叫律管。
不过这样造出的长度,怎么可能准?这律管,首先内径就不一致,那它能发出的声音,自然也就不同了,难怪这些尺子一比对,大尺寸都有些不一致。
“你们以前怎么造船的?就靠这些长度不等的尺子?”秦川有些头疼道。
伍老实点了点头道:“每造船一部分,只用一支尺子,造完后,接口一般都会有盈余,再慢慢修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