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乱世 第二章(2/8)
城市将被当作包袱丢给熊达威,使他在分散兵力的同时还要顾及日益拉长的补给线。史泽豪的藩镇军会在“吕其凯防线”上和他的部队汇合,利用防线消耗官军,迫使刘帝重启和谈。
甘霖和岭北也相继在未经抵抗的情况下被朝廷控制,熊达威飞赴岭北参观程克的王府,当地群众涌上街头欢迎天军到来。同行的梁文远发现藩镇军游击队的骚扰和水土不服带来的伤病已造成数千非战斗减员,大军行进的队列和通讯更是一片混乱。
藩镇地区的铁轨宽度要比标准轨道狭窄一尺,朝廷的物资运输自然出现很大困难,许多机械化部队都开始找不到燃油。当熊达威坐在程克的书房里舞文弄墨,梁文远就对他进言道:“熊公,大军应休整一段时间,等成潭和肾山的侧翼兵团都报捷了。我们再三路并进,贼军必然无法抵挡。”
熊达威另有打算,他摇头说道:“文远,你我可以等,天子却不能等。要是逡巡不前,会有人在天子耳朵旁吹风,说大家消极避战。困难可以克服,我们要拿出勇气和决心来,在固县和贼军决战。”
刘帝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傍晚,上京卫戍军军长张崇胜率部攻占固县,随即在雷达和航拍图上发现藩镇军主力滞留在南原。熊达威立即调兵赶赴南原,希望能一举击溃藩镇军。
南原是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高地,其中地势最高的史公岭上筑有坚固的要塞工事。这是前往西京的必经之路,也是“吕其凯防线”上的重要一环。藩镇和朝廷的关系恶化后,汪熙兴力排众议兴建“吕其凯防线”。因为经济持续恶化以及东都接连发出警告,民众批评这完全是劳民伤财,于是防线在完成几个样板工程后便宣告“烂尾”。史公岭要塞是这些样板工程中的佼佼者,有专家将其称为“超现代工程”。
从航拍图上看,史公岭上仅能发现几座不起眼的炮塔和碉堡,但如果能透视其地下结构,观察者必然会大吃一惊。
要塞并非按照古代城墙那样呈四方形修建,而是由许多相互掩护,用火力各自覆盖一片区域的堡垒集群组成。堡垒表面有着厚重的水泥掩体和坚固的护甲板,寻常火炮射击后仅能在表面留下几个无伤大雅的坑洞。炮塔装备有打击装甲单位的战舰炮和攻城炮,炮位低于地面的迫击炮和能够灵活转动的机枪负责收拾接近的步兵,高射炮和防空导弹能有效防御空中威胁,方圆数十里都处在要塞的攻击范围内。
更令人叫绝的是在其貌不扬的地面工事下,竟有四五层的地下掩体。要塞的火炮均直接或间接由电力驱动,发射、装填、瞄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