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以筹码,换云南(6/7)
你现在给朝廷的东西,又何止能延续百年国运?”
“孙儿吃饱了。”朱棣的声音过小,哪怕是同桌,朱瞻壑三人也没有听到。
“等会儿。”看着孙子站起身,朱棣知道他下一步就是要说出离开的消息了,抢先一步打断了孙子的话。
“此前的事情爷爷还有很多不明白的,比如这封折子,再比如之前的粮食。”
朱瞻壑顿了顿,又坐了下来。
“回爷爷,此前孙儿派人远渡重洋,取回了三种不同的种子,至于产量您应该都知道了。”
“孙儿快一年没回去了,育种的工作也只是从父亲给孙儿的信中了解到的,如无意外的话,此次孙儿回去就可以给朝廷送来一部分种子了,爷爷可以派人与孙儿一同回去。”
“不过有一点孙儿要提前说明,此次孙儿所得的三种粮食,只能给朝廷两种。”
“两种?”朱棣的眉头微微皱了皱。
“是的。”朱瞻壑点了点头,但并不准备解释太多。
“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有些复杂,有一些就连孙儿也在探索,不过您不用担心,单凭那两种粮食就足够朝廷使用了。”
“在这里,孙儿给您两点建议。”
“第一,玉米可以,但红薯不要大量的种植,因为红薯难以储存,并不适合用作储备。”
“这个不可能。”朱棣直接打算了朱瞻壑的话。
“那红薯的产量是最高的,也是爷爷最看重的,但你却说不能大量种植?你应该知道这是无法控制的,哪怕是朝廷的命令,在涉及到口粮的时候百姓们也会阳奉阴违的。”
“这就是孙儿说的第二点了。”朱瞻壑并没有着急,不急不缓地开口说道。
“针对您所说的这些,孙儿建议是从税收上下手。”
“税收?”朱棣愣了一下。
“对,税收!”朱瞻壑轻缓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咱们大明的税收一直都是以实物为主,朝廷可规定在收税的时候不收取红薯,这就能保证百姓们不过多的种植红薯了。”
“最起码,他们也得种一部分的稻麦用来缴税,至于剩下的土地,虽然百姓们肯定会大量种植红薯,但有句话说得好,谷贱则伤农。”
“种的多了,收的自然也就多了,百姓们卖不上价格,甚至是连卖都卖不出去,自然就会酌情考虑了。”
“用不了两年,百姓们就会选择少量种植产量高的红薯作为自家用的口粮,剩余的土地用来种植稻麦,一来可以缴纳赋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