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六十八章(2/6)
于是返程回宝琳村时,周思楠驾车。
老何坐在前座为她引路,耿冰川,陆琼花和强子在后座。按正常情况计算,他们下午五点多才能到达宝琳村。
周思楠边开车边问“老何,怎么是您来接机,秦涛那个壮劳力呢?”
“他今天要和村民们去调芦笙,”老何说。“就是一种苗族乐器,坡会要用的。”
“那是芦笙,他一个弹钢琴的掺和什么?”
“周小姐,你不是在拐着弯抱怨他没来接你吧?”
“呸,我管他呢!”
耿冰川听着他们的对话,只是微笑。
此时秦涛正在覃荣兵家中,他跟着覃荣兵还有几个村里的老师傅调试芦笙。芦笙是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后逐渐演变成芦笙。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组成。笙斗由松木制成,中间剖开挖空,装入笙管后再用胶粘合,外用细竹蔑箍紧,细端插一细竹管以作吹嘴。芦笙的音质很大程度取决于里面的簧片,用久了簧片会老化,为了保证演奏时的效果,所有芦笙都要经过调试。
秦涛醉心音乐多年,芦笙的演奏自然听过。但是像今天这样坐在苗族人家中,看着苗族手艺人调试芦笙,还真是第一次。他望着他们全神贯注的模样,似乎看到了某种信仰。
最值得一提的是尤其是覃荣兵。
这个样貌平平,黝黑粗糙的三十来岁的苗族男子,在触摸到芦笙的那一刻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他温柔,细心,仿佛手里的芦笙是他心爱的女人和孩子。
此刻,他坐在小板凳上在给簧片进行打磨。
秦涛坐在他身旁,好奇地问“覃大哥,是不是音高了,就把簧片的后背削一点?”
“是的。”覃荣兵小心翼翼地削着那簧片。“要一点一点来,削多就废了。”
“簧片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秦涛又问。
“响铜。就是由铜,铅,锡按一定比例混合炼成的一种铜。”
“原来如此。”
这时候有几支芦笙调好了,大家伙一吹,觉得都不错。秦涛虽然对芦笙不甚了解,但他的乐感是极强的,他一下子便听出其中一支芦笙的音质和音高与众不同。
他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你觉得是哪一个有问题呢?”老师傅们普通话不灵光,覃荣兵代他们发问。
秦涛将那只芦笙指了出来。
覃荣兵拿过来一吹,也听出了差别。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