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战成名(1/3)
孙庆一听机会来了,便拱手向先生说道:“那既然先生都如此说,那孙庆便班门弄斧一下了,但我有个条件,不知先生可否答应”。
私塾先生说道:“你还敢提条件?”,私塾先生深吸一口气说道:“好吧,你说你的条件是什么,只要不是特别过分我可以答应你”。
孙庆一听有戏,说道:“先生,我知你与镇守关系颇好,若是学生写出更好的诗句,可否麻烦先生帮我在镇守管理的书库谋个差使”。
私塾先生一看孙庆的要求是去书库,还与学习有关,答应他也无妨,于是说道:“好,看在你好学的份上,老夫替镇守答应你,可以开始了吗”?
孙庆向先生道过谢,走到讲堂上,说道:“适才,先生所讲这篇诗词以秋为题,诸位可知秋代表什么”。
有学生说道:“秋有落叶,有萧瑟,有送别,更代表生机尽失”。
孙庆点点头说道:“不错,秋代表了生命的尽头,但谁说秋只能代表生命的尽头呢,却不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孙庆讲完下面的学生尚未缓过神,私塾先生却已经惊讶地望着孙庆,心中暗想“此诗看似平常,却十分完美地将秋天的美好展现出来,语句押韵,意犹未尽,当真是一首佳作,但为什么未曾在古籍中看到,难不成是这小子临时写的,若此诗是孙庆做的,那此子在诗词上的造诣确实不低,自己确实有些不太适合教他”。
只见孙庆未停止吟诵,接着说道:“除了美好,秋也可指远志,正如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私塾先生心想,又是一首未听过的佳作。
孙庆接着说道:“更可只指秋天的美景,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动静结合,交相辉映,这才是真正的秋”。
孙庆恍如没有看到私塾先生和学生们的反应,说道:“在你们眼里,秋代表了萧瑟、送别,尽显伤感之意,但这只是上一辈的人传给你们的知识,人要学会自己思考,只有这样,方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孙庆讲完话,看着底下沉默的学生,随即看向私塾先生说道:“赵先生,非是我要扰乱课堂,只是这种老生常谈的讲课,只会教育出传统的学生,而要想让他们有所成,只有让他们主动思考,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尚才有望兴邦”。
赵先生没有反驳孙庆的话,虽然孙庆只是他的一个学生,当一个学生能做出让先生汗颜的诗词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