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拟岘台论战(下)(2/3)
的是赞同变法的士子。
方仲永边说边整理思路,继续解释:“法律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儒家的道德要求,都要把圣人教化观贯穿其中,使大宋的法治成为良法善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两派众士子一时无法反驳。
王倩眸子紧紧的盯着面前这侃侃而谈的青年,眨了眨修长地睫毛,问道:“你很会理财,那你说如何解决财力屈竭之弊?”
方仲永没有说,而是反问道:“为什么国朝初年,税赋不如现在,却每年有盈余。现在每年税赋都在增加,为何反而缺钱?”
“不知道。”
许多士子在摇头。也有人眼神闪烁,一副欲言又止,明明知道,却不敢说的表情。
“还请方解元指教。”王倩笑盈盈的问。
方仲永想了一下,自己又不是变法派,可不能去踩这个坑,略过这一题,再问:“那你们觉得怎么才能不加赋税而增加国家的收入?”
闻言,王倩的眼神猛然一亮。
“勤政裕民。”
“量入为出。”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各位士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一些朴素的古代财政政策思想,简单的种田流。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方仲永笑着说: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官人,他进了一家客栈,拿出五两银子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客栈的东家抓了这五两银子,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五两银子,横过马路付清了农夫家的杀猪钱。农夫拿了五两银子,出去付了他欠的酒坊老板的酒钱。那个酒坊老板拿到五两银子赶忙去付清他欠的喝花酒钱。有了五两银子,这名妓女冲到客栈付了她所欠的房钱。客栈店主忙把这五两银子放到柜台上,以免官人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五两银子,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所有人听完后一脸懵逼。这对现代的人来说,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对大宋朝的人来说,却比王安石的“不加赋而国用足”口号更彻底和更新鲜。
“这是怎么回事?”有人问出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