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合时宜之词(2/3)
大家一时不知道该喊好,还是喊不好。
说他好,那是因为此篇手法新颖,列举了许多有关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线相连。所用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仍觉圆转流丽。由此可联想到唐时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也是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此词章法可能学自李诗,而又有出蓝之妙。再上溯可找到江淹的《恨赋》、《别赋》,李白《拟恨赋》等类篇章,方仲永用之以为词,可谓创新。
说他不好,那是因为
“方家哥哥,如今国泰民安,您怎作此不合时宜之词?”蔡卞赶紧站出来说。
“契丹增币,夏国增赐。江南大旱,饥民遍地。哪里来的国泰民安?”方仲永叹息道。
“美人还没见着,哥哥你就喝醉了?”蔡京举起酒杯走过来说,“你得自罚一杯。”
方仲永苦笑着举起杯说:“有点扫兴了,我自罚一杯。”
“对对对,罚方郎君一杯。”
“我们罚方解元再填一手喜庆的词。”
士子们也跟搞气氛道。
“方郎君的词很好,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只是词太过深奥,可否解释一二。”宋引章柔美的声音忽然响起,这一次,却带有一丝坚韧。
小娘子生气了,这首词在这种场景也很容易让人联想“祸水”二字。
赵盼盼猛的掀开门帘,拉着宋引章闯进来,瞪大眼睛看着他,道:“方郎,你要解释清楚,这首词如果传出去,对引章的名声不太好。”
宋引章生得肌如白玉,面似桃花。嫣然一笑欲倾城,淡妆浓抹总宜人。她水灵灵的眼睛满是雾气,泪水盈眶的看着方仲永,我见犹怜。
“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我骂的是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方仲永叹息道:“今次江南大旱,朝廷派下的赈灾物资,被贪官污吏拿去,他们在高堂饮酒作乐,饥民们流离失所饿死荒野。就在一个月前,我就差点饿死在路边。是醉翁给了我一个炊饼,救我一命。民间唱着凄惨的歌谣:‘绕梁歌妓唱,动地饥民哭’。我只是有感而作也。”
大家没想到方解元还有这样一段窘迫的经历。落魄到了这个境地,难怪当初陆家要悔婚。
还有就是,他和醉翁缘分不是一般的深厚。
“是引章错怪方郎君了,我自罚三杯。”
宋引章拿起方仲永面前的酒杯,自斟自饮喝下三杯,俏脸代之而起是两朵娇艳夺目的红晕。
“我宋引章的琵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