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少年诗交懂诗客(2/4)
,正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气概,无视收兵的圣旨,坚持出兵收复了西北四州,是人人吹捧的“大宋名将”!
在时人眼中,大宋政局稳定,文风极盛,对外收复失地,内无大乱,上有“明君”下有“贤臣”“名将”,苏轼等遭受两党之争的老臣更在几年前被平反昭雪,好一派盛世景象。
徽宗要在此时去世,甚至可能会成为后世人人称赞的一代名君。
但谁又能猜到,在盛世的辉煌之下,徽宗的堕落来的如此突然呢?
但谁又能猜到,“小小”的一个花石纲,会逼得江南人民跟随方腊起义,发动一次震撼东南的大叛乱呢?
但谁又能猜到大宋重文轻武,吃空饷的弊端暴露得如此猛烈呢?
但谁又能猜到,那女真人和蒙古人崛起得如此迅速呢?
眼下政和年间的杭州越发繁华富庶,未来的靖康年间的临安(杭州成为南宋首都后的名字)就越耻辱扎心!
恐怕整个大宋朝里,能透彻知晓这一切的,也只有朱元璋一人吧!
他忍不住就向一家算命摊子上借了笔砚,在苏堤墙上写下了那首无比经典,被后世誉为南宋真实写照的千古名诗《题杭州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正在朱元璋站在苏堤之上,心中感慨万千时,一个壮汉从旁而过,看到墙上这首诗,忍不住插嘴道。
“好诗!好诗啊!只是不知为何,诗中竟隐隐有股愤激担忧之情?这作诗之人怕是有什么心事不成?”
朱元璋闻言一惊,心想后世经历过靖康之耻的人也就罢了,此时正值太平盛世,这首诗怎么听,都不过都是一首夸赞杭州美景的风景诗罢了。这人竟能品出其中的别样情绪,当真是个懂诗之人。
他抬头望去,只见说话的男子身材魁梧,一张焦黄色的四方大脸,下巴上有三缕长须。他明明身穿着一身灰白道袍,浑身却带着一股雄壮的武人气派,正打量着墙上的诗句。
朱元璋张嘴就想说,此诗为林升所作。但此时林升离写出这首诗还有好多年,自己这么一说,反而可能造成诸多麻烦误会,于是改口道。
“这首诗是我做的。阁下竟能听出诗中不平之意,莫非也是个懂诗之人?”
这壮汉一愣,显然是没料到此诗竟然是面前的少年人所作,忍不住拱手施礼道。
“在下不敢自称懂诗之人,但此诗作者对当今时局的不平之意,还是能听出一二的。”
“大哥,你在和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