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原始社会的第一份工作(2/3)
的日常用品,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我也就不觉得苦了。
在休息之余,我接着教小圈圈识字。今天教小圈圈的是从零到九十个数字,并给她引入简单的数学概念。小圈圈确实很聪明,在记这些数字的时候病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不时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我教起来也感觉轻松和愉快。
到了中午的时候,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独自编织出篮子来了。编织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也是日常劳作的一部分。只是他们以前编织使用的是树枝和草,编织技艺比较粗糙,现在使用竹篾,编织技艺比较精细罢了。
学会了用竹篾编织篮子,编织篓、筐等物品应该也不在话下,它们不仅长的相似,工艺也一样,基本上是一通百通。至于更复杂的,我现在也没教他们的打算,让他们自个摸索去吧,毕竟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师傅很忙,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紧接着,我开始琢磨着烧制陶器来。象部落目前的陶罐,与其说是陶罐,还不如说是土篮子。因为他们的陶罐,是用树枝编织成篮子,再涂抹上泥巴,然后晒干而成的。艺术性自然不用提,实用性也很差,特别是盛装液体时,时间一久就有一股子泥巴味。
我并不是很清楚陶器制作的流程,只记得是先用泥巴捏成陶胚,然后在火中烧制而成。而象部落的土器,离陶器也就差了焙烧这一道程序。可惜这一道程序,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生活探索。
我觉得自己制陶的第一步,应该先从改进象部落的土器入手,毕竟自己不懂制陶,也没烧制过陶器,步子不能迈的太大。
制陶首先需要黏土,可什么是黏土呢?我也是只听过这个概念,并不知道它的成分,大约是有黏性的泥土吧。而什么样的泥土算是有黏性呢?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通过实验了,看哪种泥土能更好地烧制陶器,那它八成就是黏土了。
泥土并不难搞,在小圈圈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找到了好几种。我分别把它们用刚编织的篮子收集了起来,带到了营地。
我取出一种泥土,先挑出了里面的草根树叶等杂质,然后加入少许的水,将泥土湿润,揉了揉,然后试着捏出个容器来。
首先是成型。用泥巴捏容器这活儿,我很熟练。小的时候,我没少撒尿活泥巴,然后打哇唔玩,现在想想就觉得恶心和丢人。
哇唔是我老家的方言,其他地方叫啥我就不太清楚。做哇喔时,先用手把泥巴活的柔软发亮。揉成圆球放到地面儿上,用大拇指在中间插入泥团,剩余的四个手指在边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