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赵王朱高燧(2/3)
的长史,若是让他再一次触怒皇上,只怕自己会和顾城一样的被斩杀。
所以,现在只要发现赵王的行为稍微有点偏离轨道,董子庄都会不遗余力的劝说,引导,使他不要再重复之前的旧辙。
“我听说,最近的朝堂之上,以太子为首的百官,极力的反对郑和再次下西洋?”看着董子庄,朱高燧将准备给他看看的书信,放在案几之上,用一本厚厚的古书,压了起来。
“回王爷,确有此事。太子认为,这种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船队远航,入不敷出,太不划算。所以对原定于正月三十的第六次远航,极力的反对。而对于太子的反对,朝中百官也纷纷附和。”董子庄急忙说道。
“父皇忙于御驾亲征,太子监国多年,倒是将朝中大臣都拉拢到他的一方了。”朱高燧右手搭在案几上,嘴角微微上翘,脸上挂着一副颇有深意的微笑。
听见此话,董子庄心头大惊。
这番话语,若是传到皇上耳朵,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一是猜疑太子,是不是真的要篡权。再就是猜疑赵王贼心不死,又开始在背地里对太子子无须有说三道四。
无论是哪一种猜疑,对于赵王朱高燧本人来说,都没有好处。
皇上不怪罪尚好,若是追究下来,还不是自己这个赵王府长史约束不力。虽说不至于杀头,但惩罚一定是少不了,被流放边疆,也很有可能。
“王爷,此话可千万不敢随便的下定论。太子监国,只是做着他分内的事情。朝中大臣的附和,或许也仅仅是和太子的意见统一罢了。有皇上在龙椅上坐着,太子永远都是太子,不敢,也不可能做出逾越自己职位的事情。”弓着腰身,董子庄继续做着引导。
看见董子庄紧张的模样,朱高燧笑了起来,双手撑着椅子扶手,将身体坐正。
“长史不用过于紧张,我现在不过是父皇一个失宠的儿子而已,也就是随便说说,过过嘴瘾罢了。太子监国期间,做出的业绩百官也是有目共睹,所执行的仁政,也是受到了百官的拥戴。所以,对于太子的意见,百官能够附和,父皇应该感到欣慰才是。”朱高燧道。
对于朱高燧的这番言语,董子庄打死也不会相信,这是他的心里话。
以前,在没有到赵王府做长史之前,董子庄对于朱高燧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外人的评价。自从到了赵王府之后,长时间的接触,他隐隐的感觉到,这赵王朱高燧虽然比之前放纵的行为收敛了很多,言语也没有之前那般锋芒皆露。
可是,偶尔眼睛里的深邃,和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