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见(3/8)
也就是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当地人对游客还是挺反感的,文化不同注定了没法一下子融入。所以遇上解决不了的事情或是意外起了争执,最好的方式就是找警察叔叔。
沿着拟定的路线慢慢驱车前往。慢慢的,原本的水泥公路变成了渣土路,车外风景也由民居换成了罕见的十几米乃止几十米高的杜鹃花树林。杜鹃花这种灌木植物可以在这生长到数十米高,由此可见一斑。
再度前进,渣土路也已消失,由于雨水充沛,道路遭雨水侵蚀的坑坑洼洼,破烂不堪。有些许路段还是用木头横向覆盖搭建起来的,车子开过去一上一下,和蹦蹦车一样。
弯弯绕绕开了足足半天时间,也幸好进山的道路只有一条,终于到达了那处木屋。
那三两间木屋用粗大的圆木堆砌而成,屋顶是用树皮覆盖,原始味十足。外头空地用细枝木编织,围成一个小院,坐落在树林边缘,林间小屋大抵就是这个味道。
木屋前面则是一大片草场,清风过处,绿草同向朝着喜马拉雅山方向弯腰,如同藏民朝圣一般的在虔诚祈祷。
云华停车在草地边缘,在木屋门口喊了几句,见木屋没人,也没见什么人近期活动迹象,想来贾桂芝已经是搬离此地,也便失了兴趣。
拿出定位仪,背上背包帐篷,朝着定位方向前进,林间空气湿润,但熬不住湿冷,一口气下去咽喉凛冽,令人忍不住一哆嗦。
高大的黄果冷杉林,红豆树,一株株拔地而起,遮蔽半边天空。
林间鸟声叽咋不断,棕褐色点缀金丝毛色的松鼠化作森林精灵不断在枝头起舞,刚出这头,又跃那头,好不欢快自在。
经跋涉终是找到了定位器的地方,可司藤所在位置是毫不知晓,也只能慢慢摸索。唯一知晓的便是悬崖山脚,有尖锐的符文木桩,但几十年过去,枝叶覆盖,早已是面目全非,要寻岂是寻常。
眼看太阳落上,夕阳将周围云彩燃烧成血红色的斑点。云华只好找了个溪流边的空地,算是“好位置”,搭建帐篷。不敢点火取暖热锅,就着冷水啃吃烤肉外加干酪。
有着雷电能量在体倒是不至于喂了野兽,但也得多份心思,若是睡梦中被一口嚼了,那也没雷电啥事了。
第二天是在野狼的嚎叫声中醒来的,一看时间才三点。灰色的天空依稀星光点点,弯月下弦。在溪边简单洗漱后依旧残羹冷炙,稍作修炼,身上电弧跳闪,噼里啪啦作响,惊得周围鸟作兽散。待到天微亮,又是启程寻找的时候。
今天已经是云华在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