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如此深层的对立,原因何在?(3/4)
出丝绸三百万匹。闻恩相曾言道,朱墨还要搞瓷器、茶叶、盐业、铁治等,皆如法炮制。吾始担忧,若全面铺开,则天下农夫恐怕半数都要转为工商啊……
那么,试问各位!天下之田又由何人来种?天下之田若荒,则天下之人吃何处之粮?”
哗!
啪啪啪,
众人不由的抚掌赞叹。
张居正也颔首道:“子维所言,正是吾所忧者耳。”
而就在众人赞叹之际,
归有光却起身,缓步踱入中堂,道:
“恩相,各位。
尔辈所虑,不无道理,然而,老夫却不甚同意。何也?子维不知,江南之地,即可为明证。
粮,亦可以商粜,并非一定要自耕自食。且天下良田与口民之数,实有定理,人多,不一定粮多;人少,亦不一定粮少……比方说倭寇,多达数十万,光靠抢掠,也未必能食饱,吾尝闻戚将军言到,倭寇之粮,乃是购自倭国、朝鲜、琉球、安南之地,可见商通天下,自有其分,大明农夫少,藩属自有补之者,何故?有利可图耳,此乃计倪、陶朱之道也。
且按子维之推算,亦无非半数农夫转而为工为商,另半数耕地,再补之以商粜,粮亦未必即缺也。”
归有光乃是江南的大学者,名满天下、门生遍布,常年读书,说起话来,也是之乎者也,众人常常拿来开玩笑,但此时听来,这番之乎者也,却暗含着深刻的道理,于是人人不由地沉思。
须知,
如今的大明,已不同于以往,自大元大开商路,各国交往已经十分频繁。虽说近些年倭寇扰乱,可民间商品流通,实在非常庞大。
故而,
归有光的这一番话,对张四维的忧虑,立刻就形成鲜明对比。众人一时交头接耳,竟是议论一片。
张居正也拿不定主意,心想:这个问题,恐怕要亲自问了朱墨才会有答案,此刻议来议去,完全是空话。
他当即要谈正事,沉声道:
“各位说的都有道理,但眼下,朱墨让吾表态,却实在拿不定主意,你们再议议吧……”
他方才听了一遍,感觉眼前这些人还是没有抓住实质,便从怀中拿出一封密信,乃是梁梦龙自宣府发来的,说到了严嵩忽然回撤外塞诸卫的事。
……
众人接过一看,无不悚然。
马自强颇知兵事,脱口道:“恩相,这严嵩,这严嵩也太离谱了!”
“是啊,这就是叛国嘛!”
“私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