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最好吃的午饭(2/4)
。
军官们数量依旧较多。
不过比起出征前,减少了一半。
被扣掉的一半,交给了他们在团山城外的亲眷们。
即便如此,这些食物依旧让众人回味无穷。
“真香!”
程思远端着州,咬一口腌菜饼,就着一口粥咽下。
本就不大的眼睛,吃着腌菜半眯着。
不知道还以为他在吃什么山珍海味。
依旧是军官率先吃,其后是普通士兵。
等级严明的背后,是高度的秩序规矩。
姜云龙忍受着嘴里的韭菜苦涩味,每吃一口,就必须喝下一碗粥稀释。
这种咸中带着苦涩味,主要原因是盐的问题。
天下盐的来源分为三种,井盐、海盐、矿盐。
最好井盐是蜀地井盐,这种深藏在大地之下的卤水提取出来后,火烧蒸煮。
味道虽然还有微量的苦涩,但咸味十分纯正,带着一点点甘甜。
如同蜀地山川下的纯净卤水。
姜云龙等大江帮故旧都是吃着蜀地井盐长大的。
蜀地井盐也因为味道好,受到天下人的喜爱。
但蜀盐需要打井,然后从百丈深井里打取卤水。
工艺相对复杂,价格较高。
海水煮盐是最快捷的办法。
徽州北方的鲁州、东面的海州,都是海盐盛产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州的海盐就畅销天下。
海盐通过汲取海水,同样是焚烧蒸煮形成的。
不过比起甘甜美味的井盐,海盐带有一股海洋的腥味,同时比较苦涩。
由于盐价高企,尽管历朝严禁私人制盐。
但从沿海各处,一直有盐贩子偷偷制造海盐贩卖。
但与矿盐相比,这种苦涩又不算什么。
盐矿是一种晶莹的石矿。
从山里挖出来的一块矿石,大半都是盐,少量是石头粉末。
比起煮盐需要大量的柴火,盐矿虽然苦涩味大,但只要打碎后,把杂质多的石头丢掉,就可以直接出售。
大部分徽州民众,经常把盐场丢弃的石头带回家,当做盐使用。
虽然这样免不了有石子。
但可以节约不少钱。
德义社买的徽州矿盐自然属于精选后的盐粉。
那种含有大量杂质石渣的盐,只有那些贫苦老百姓才会购买。
为了防止有沙子进入将士们的碗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