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改革和修路(3/5)
消耗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若是将巴族分成几个群体,分散到山谷不同的地方建房居住,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大院拥挤和农田照顾管理问题。
当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将农田的分组包干变成真正的包产到组,到时候采用交公粮的形式分配到各组,自己耕种管理,自己收获储存,缴纳的公粮用于支持窑厂、冶炼加工、木器加工、打造石器等等其他独立的工坊发展,另外重点是支撑猎人的日常训练消耗和外出公务。
眼下能做的只能是将农田这般处理,纺线织布也可以如此安排,其他的行业和工作还是以整个部落为整体。
当然,有了多余可支配的粮食和麻布等基础生活物资,各分散居住的族群也可以用这些东西互相交换或者向大院换取其他的物品,比如更多的陶器和食盐、更好的青铜工具,喜欢的兽皮羽毛或者其他物品等等。
总之就是,将大族群进行分散之后以村组进行管理,既有利于部落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利于所有制的改革。
不过这件事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
因为在秋收结束之后,徐晨打算开启通往乌族的道路建设。
巴族内部不管如何分散管理,都只会影响到这样一个人口百余人的小小部落,但一条通达乌族的交通要道修通,未来两个部落六百余人都会获益。
特别是对于两族的交流和贸易来说,至关重要。
何况徐晨还想将这条道路修建成为一条样板马路,让九月中旬前来参加故母节的所有部落开开眼界。
从巴族山谷口到乌族山谷口,全长约三十五里,两族山谷里面也各自还有一段距离,七八里左右,要修到两族完全通车的话,自然就要全部纳入规划。
这段路徐晨已经考察过七八次,沿途规划也已经全部做好。
整体就是沿着从巴族到乌族河滩岸边的山脚修建,大部分都在低矮的山林之中,一路还算平直,除开很少几个溪水流淌的小山坳和沟谷之外,基本上都是土质地表,除开一些荆棘树木之外很容易就能开挖。
当然,这是建立在当前已经又有了大量青铜刀斧和锄头镐头的基础上,若是以前凭借石刀石斧和几把木锄石锄,这条路莫说是两个月,估计两年都无法完成。
而这也是徐晨有底气修路的原因。
以前不是不想,是不能。
在没有马之前,光是凭借脚力来回乌族之间,耗费时间不说,也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就算能够方便来往,也没啥来值得来往的,大家各自守着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