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安排杨国忠(3/3)
的万民请愿书,回道:“剑南虽人心惶惶,却并不是无民心可用。
脚下就是生养之地,哪里会任由贼人涂炭蹂躏。
之所以这样,不是他们怕死,而是他们怕枉死。
陛下手中的万民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要有德高望重之人坐镇剑南,民心军心将皆安。
士气大涨,又只需守城不需出去野战,两贼只会徒耗粮草而无功而返。”
李隆基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请愿书,眉头紧皱道:“杨卿虽然从军过,但也只是微末之职。
统领大军却是从来没有过的,让他去,难免让人忧心。”
李林甫摇摇头,“剑南口众甚多,又据城而战,根本无需有统兵经验。
而且剑南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可以让百姓信任之人。
另外,百姓既然能请愿让杨大夫前去坐镇,证明杨大夫在百姓中的威望颇高。
由他去整合剑南,军民士气必定高涨,剑南也定会无恙。”
李隆基背起手,在殿内来回踱步思索起来。
大唐可战之兵皆在边地,禁军又不能轻易而动,确实无兵可调。
募兵又接连战败两次,再增派过去一次,也是徒劳。
况且打仗又不能只算兵力这笔账,军械与粮草也要跟着耗费无数。
如李林甫所说,远没有让剑南当地军民抗敌来得划算。
可是派杨国忠过去,心中不放心的同时,又有些不舍。
这让李隆基一时间有些犯难,下不定决心要不要派杨国忠过去。
李林甫看出了李隆基的犹豫不决,心中急切之下,不再顾忌道:“老臣知晓陛下在担忧什么。
可杨大夫还身兼剑南节度使,这次若是不回去,剑南将民心大失,即便增兵过去恐怕也难止颓势。
况且这次也是为杨大夫正名的最好机会,不然以后入了政事堂,下边的人也会颇为不服。”
听了这番话,李隆基停下了脚步,叹息一声,“卿言之有理,民心乃大唐之根本,万不可伤。
拟旨让杨卿赴剑南,巡查边情,处分军政,以护南疆无虞。”
听到李隆基的安排,李林甫眼中顿时闪过一抹精光,不似刚才那般浑浊,“老臣领命,这就回政事堂去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