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两位大佬(6/9)
还需要借助农业“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化。
而2006年元旦,实施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被取消。
生产关系调整优化,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释放,过去被称为小农经济的农业领域,诞生了千亿级的农企豪门。
在国家层面,领导人希望能实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农企局面。
大企业的顶天立地,从现实层面来看,需要承担起技术创新、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等责任。
比如如今面临的现实问题。
耕地退化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种子安全、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滥种转基因……
也有劳动力年龄化、农业灾害多发等等问题。
郭阳曾设想的关于国际粮商的讨论,此次反而只是粗粗略过,国际粮商在国内翻不了多大的浪。
在访谈的过程中,内容层次不断地被拔高。
这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在思考问题。
当访谈结束后,郭阳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满足感。
同时也对中化和国粮如今的格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无论是刘德树,还是宁高宁,都擅长各种气势恢宏的资本运作,并购是最常用的手段。
即使在海外并购困难重重,中化和国粮也从未退缩过。
相比之下,嘉禾更善于做产品,资本运作并不多,但要想跟上脚步,资本运作是少不了的。
临别之际,郭阳说道:“刘董,我在这里预祝中化收购新农成功。”
“哈哈,好。”刘德树说道:“不过在市场上,我可不会有任何留手的。”
郭阳笑道:“有什么招尽管来,我一一接着。”
这一次见面,中化和国粮给郭阳的压力很大。
新农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农药厂商,世界级仿制农药龙头企业之一。
销售网络遍布全球,而且在大洋洲、欧洲、北美、南非等地的销售比例极其均衡。
中化看上的就是其营销网络。
当嘉禾还在苦苦耕耘海外市场渠道时,中化通过并购就完成了布局。
不过这种并购代价也是极大的,收购溢价极其严重,收购的资产真实质量也并不好评判。
郭阳不是很认同这种粗狂的方式。
如国粮收购了数家上市公司,但如今都亏损严重。
和刘、宁简单寒暄后,三人便准备撤退。
这时,农经的另一位主编施鸿涛匆匆找上了郭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