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持久战(5/6)
满意的走了,第二天几乎原封不动的将嘉禾董事长的采访刊登上报。
紧跟着央视也发了一条快讯。
大意是国产大豆正在收复失地,价格战不仅是品牌清洗,也是国产大豆吹响反攻的号角。
这在粮油业引起了巨大反响。
迟迟没有发声的业内权威媒体《粮油市场报》第一次站出来给出了他们的判断:
“这几年,嘉禾粮油的成长让很多人措不及防,毫无预料,才导致了今日的仓皇失措。”
“在国产大豆风雨飘摇之际,嘉禾粮油大举投资60亿元,就是一个莽夫一样并购、建厂、扩产能、搭建产地仓储物流……在市场上横冲直撞。”
“在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存在巨大价格倒挂的情况下,粮油加工企业纷纷拥抱进口转基因大豆。”
“仅有九三粮油苦苦支撑,甚至九三粮油也一度停产,计划到沿海建厂。”
“然后,嘉禾粮油来了。”
“他做了什么呢?”
“他以对等的价格收购国产大豆,最高时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900元,亏损的日子持续了半年。”
“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终于保住,不然,国内将充斥着各种转基因豆油。”
“而后,天豆1号开始在东北和滨海盐碱地上大面积推广,挽大厦于将倾。”
“去年到今年,嘉禾粮油在继续扩大产能的同时,又投入巨资进一步完善仓储物流。”
“嘉禾粮油是第一个响应‘四散化’运输的企业,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福临门、金龙鱼都曾说自己生产能力最大,产业链最齐,国际采购渠道最丰富和畅通,成本国内最低。”
“但,当嘉禾津门粮油综合基地、镇江等大型粮油工厂投产时,局势就已经改变了。”
“五年前,跨国粮商携原料生产成本和资本优势,大打价格战,最终主导了国内大豆贸易和加工。”
“如今,惨烈的价格战再次袭来。”
“不同的是,这是来自国内粮油新贵的反击。”
“另外,接受采访时,嘉禾粮油总经理高德特意强调了嘉禾营养健康院。”
“不久之后,嘉禾就将推出健康、天然、营养、稀缺的高端食用油……”
农民日报、央视快讯、粮油市场报…接连的定性,让嘉禾粮油的口碑快速转变。
对跨国粮商的反击,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最终决战…
在地震带来的疼痛还未消弭,奥运盛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