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产业形势的变化(6/10)
挠。”
“别扯偏了,华夏的苜禾1号呢?”
“对方拒绝的很坚定,连续五六次了。”巴恩斯摇了摇头,“听说孟山都在华夏的种子业务很不顺利?”
“是遇到了些挫折。”
巴恩斯和卡勒姆很有共同话题,源于孟山都和尼特罗都有同一个对手,还都在对方手里吃了些哑巴亏。
“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华夏牛奶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苜蓿市场的需求打开了,尼特罗很想进去。”
“孟山都能帮这个忙。”
卡勒姆笑道:“但还有件事,我想你会感兴趣的。”
“什么事?”
“还记得2004年的大豆吗?”
巴恩斯露出了诧异的眼神,说道:“什么意思?”
“很多人有再来一次的兴趣。”卡勒姆说道:“你要是感兴趣,也可以参与。”
“作为交换,我们希望尼特罗能引导阻止国内苜蓿改种玉米、大豆的趋势。”
对于期货市场,每一个农场主都不会陌生,巴恩斯也善于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04年那场针对华夏大豆市场粮食战争,许多人都获利不菲,他很难不眼馋。
“这很难。”
巴恩斯沉吟了会儿,说道:“要知道,国内市场的苜蓿种植效益并不高,170美元/吨的价格,和玉米、大豆相去甚远。”
从2002年开始,由于一些转基因品种和农药被禁用,美利坚苜蓿就开始走下坡路。
虫害严重,苜蓿种子产量降低、环境恶化、生产限制越来越多。
甚至连银行都开始限制农民种植苜蓿贷款的发放。
一年生产几千万吨苜蓿干草,但能用于出口的优质苜蓿常常只有几百万吨。
卡勒姆笑道:“我们不是重新拿回了出口市场吗?”
“不,只是岛国市场,在东南亚还在持续竞争。”
“东南亚可是新兴市场,听说马来西亚的苜蓿干草甚至能卖到420美元/吨。”
巴恩斯明显一僵,这可是尼特罗秘密开辟的市场,孟山都怎么会知道?
卡勒姆又说道:“劝阻苜蓿改种玉米大豆,尼特罗能做到对不对?”
“甚至鉴于华夏和东南亚牧草需求的快速增长,或许还可以让一部分玉米大豆地改种为苜蓿。”
巴恩斯脸色已经变得铁青,孟山都这是要强行拉尼特罗上车啊!
那就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如果真产能过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