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稻田,果园,苗圃(10/11)
一事,“无人机飞手的培训有计划吗?”
“在飞手训练这块,从运输麦秸秆,水稻播种和飞防,果树飞防,东和农机一直是全程参与的,已积攒了几千多个小时的经验。”
莫从伟想了想,又说道:“农药配比,种子用量这块的经验也是他们在负责总结。”
“那对外培训呢?”
“也是由东和负责。”
郭阳从昨天就有思考过,“以后飞防可能普及得很快,单靠东和还不够,最好能成立个飞防学院之类的培训机构。”
“普及应该没那么快吧?”
“早做准备。”郭阳说道:“各个子公司也需要培训飞手,不能全指望东和。”
“10万人吧,国内的水稻田就至少需要这么多飞手,就先定为十万天兵计划吧!”
不只是莫从伟,就连在一旁听着的周述都有点咋舌。
10万天兵?
那是不是还有10万天将,凑齐就可以去攻打峨眉山的猴子了。
莫从伟对普及速度没那么乐观。
近半年来,无人机经过多次优化,定价也降低到了10万元上下,但大部分农民依然很难承受。
相比雅马哈,丰凯在能效上确实有很大优势。
但岛国农户和国内农民经济能力差距不小,想快速推广开,并没有那么容易。
莫从伟也不是很自信。
当他回到鹏城,把这一消息和团队做了沟通后,众人也是想法各异。
“10万天兵计划,听起来不错,从长远来说,我觉得没毛病。”
“会不会太赶了?”
“又不是一次性培训完。”
“管他的呢,发布会终于要召开了,期待已久啊!”
“不只是我们期待,业界也很期待,有很多航模爱好者都在打电话催。”
当丰凯的无人机在沙海走红的那一刻起,众人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只是大疆的航拍无人机虽然做出来了,但运动相机的画面还不够高清,对于一款航拍机来说,这是致命伤。
此前发布会一拖再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也无所谓了。
现在植保无人机才是主角。
丰凯也不搞预订那一套,嘉禾内部都已经用上了,生产基地也是现成的,不用看单下菜。
发布会只是个形势。
郭阳也回到了酒泉,做着出国前最后的准备。
5月28日,下午三点五十。
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